林煌迪
  • 出生年

    1971

  • 出生地

2002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碩士
1995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學士
林煌迪1971年出生於臺灣臺南,1995年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2年取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M.F.A)。從2000年開始為另類藝術空間「文賢油工程行」的負責人。2001年林煌迪獲得第一屆「臺北美術獎」殊榮,2003獲第八屆李仲生基金會「現代繪畫創作獎」,並數度獲國家徵選為出國駐村交流之藝術家。作品除了發表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當代館,他也相當活躍於南部的藝術空間,一些重要的各展發表如《在隨波逐流中改變河道》、《關於藝術的資源回收》、《類聚樣本》等都於南部藝術空間展出也顯示出他深耕南部藝文環境發展的脈絡。

林煌迪的創作歷程和臺南「文賢油漆工程行」緊密相關,而他也藉由創作概念來發表對於藝術生產及運行系統等議題的深切關注。林煌迪的創作核心圍繞著「物件在空間及意義脈絡裡的重新配置,與意義價值的再生產」,從早期的《不明物識別》系列、《類聚樣本》,一直到近年於伊通公園發表的個展《後勤》,這一連串的創作關係著物件、符號、圖像系統的資源重整及生產,他的創作取材總是在某些既定樣本中找尋一種誤讀或重讀的可能,而從群聚性的樣本中叛逃出來的創作主體,被命名為「不明物」或「異己」,也許正意味著藝術家隊於現實狀態的一種轉化,又或者為自我身分的一種重新識別。
28作品
31展覽
1出版
作品選集
連外星人嘛愛小西門
裝置藝術 / 2015
後勤
裝置藝術 / 2014
假動作
繪畫藝術 / 2013
連外星人嘛愛 DUA
裝置藝術 / 2013
反客為主之種瓜得瓜
裝置藝術 / 2011
山林的里民大會
裝置藝術 / 2010
噪音
錄像藝術 / 2010
串起異鄉人
裝置藝術 / 2009
歹鐵通賣無
裝置藝術 / 2008
放下屠刀
裝置藝術 / 2007
關於藝術的資源回收
裝置藝術 / 2006
阿貓一族
裝置藝術 / 2005
消波塊的空間迷向
裝置藝術 / 2005
在隨波逐流中改變河道
裝置藝術 / 2004
地下通道的不尋常邀約
裝置藝術 / 2004
綠色假期
裝置藝術 / 2004
CO4台灣前衛文件展/不明物分析
裝置藝術 / 2004
停車場
裝置藝術 / 2004
拜碼頭
裝置藝術 / 2003
隨波逐流
裝置藝術 / 2002
非人國
裝置藝術 / 2001
台北獎/不明物識別
裝置藝術 / 2001
紙翼
裝置藝術 / 2000
裸體的草莓和貓們
裝置藝術 / 2000
誤入敵陣地
裝置藝術 / 2000
入境隨俗
裝置藝術 / 2000
松果與飛行器
裝置藝術 / 1998
類聚樣本
裝置藝術 / 1998
2015
臺灣美術家刺客列傳-六年級生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14
鄉野移動考
世貿一館-臺北藝術博覽會, 臺北, 臺灣
2013
臺南-洛杉磯 對飛計畫
文賢油漆工程行、東門美術館、齁空間、草山東門會館, 臺南、臺北, 臺灣
2012
藝變者遊行
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1
綠色休息站-宜蘭綠色博覽會環境藝術展
武荖坑, 宜蘭, 臺灣
2010
續-李仲生現代繪畫獎歷屆得獎者特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08
金屬光 城市的溫度 高雄鋼雕藝術節
中都窯場, 高雄, 臺灣
2007
藝門豪傑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友聯展
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6
零座標的疆域 臺港藝術家交流展
牛棚藝術村, 香港
2006
零座標的疆域 臺港藝術家交流展
南海藝廊、臺南大學藝文特區, 臺北、臺南, 臺灣
2005
平行輸入─前駭客藝術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 臺灣
2004
CO4臺灣前衛文件展
臺北縣政府, 新北, 臺灣
2004
驅動城市-廣場美學的勾引
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 臺灣
2003
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
海洋之星暨高雄港中油煉油廠成功廠區, 高雄, 臺灣
2003
藝術建醮-歷史街區地景藝術再造計畫
臺南市歷史街區民權路, 臺南, 臺灣
2001
非人國。
伊通公園畫廊, 臺北,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