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中的風景 - 經過Ⅱ
0/0
2011
家是一個不穩定的存在,而故鄉的概念則屬於一種遠在的記憶想像之物。

作者自宅的建立,是從一個廢墟開始,隨著父親的過世,小孩的出生,廢墟也漸漸變為一個家,其中的過程讓我對於家的意象及其對於家的破敗始終有著不同的想像及回憶。當我每日面對這從廢墟修建起來的家居與隔壁仍是廢墟的住宅,都會以不同的想像來填補這廢墟空間的記憶,同時也反映臺灣普遍對於家及認同的概念所呈現流動不穩定的潛在意識。

影片為三台固定於纜索上的攝影機,以直線前後運動的方式拍攝其居家日常生活和周遭環境的場景:家及旁邊已呈廢墟狀態的無人住所、隔壁的大樟樹,附近的涵洞,海,以及以劇場的方式重建父親生前居家的場景。試圖製造一種對於「記憶」及「現下」的掃描,一種「佇立於旁的俯瞰」,凝視於這「逝去的」、「逝去中的」及「即將逝去」的風景。
藝術家
袁廣鳴
袁廣鳴生於臺灣臺北(1965-),是早期台灣錄像藝術的先鋒,自1984年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也是目前臺灣活躍於國際媒體藝術界中知名的藝術家之一。1997年得到德國卡斯魯造型藝術學院、媒體藝術碩士學位,是臺灣少數受過正規完整的媒體藝術訓練的藝術家。目前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副教授。

他的作品以象徵隱喻、結合科技媒材的手法,深刻傳達出人們當下的生存狀態,並且對人的感知及意識有著極具詩意的深入展現。1992年的錄像投影作品《盤中魚》展出後,隨即獲得臺灣藝術圈高度肯定,1998年的互動投影裝置《難眠的理由》更使他得到國際觀眾的注意,2002年「人間失格」系列更奠定了在臺灣當代媒體藝術中不可動搖的地位,至今,這些作品一直不斷受邀在世界各地展出。

2007年之後袁廣鳴全心致力於錄像藝術新的可能,《逝去中的風景》(2007)開創出以一種介於錄像藝術與電影之間的新型格式的動態影像作品,展現出一種迷人的劇場式日常。2011年推出的個展「在記憶之前」,則集結了常年來對於動態影像深入看法,分別以同步多投影、月光粉殘影的形式呈現「時間與記憶」及「身體與感知」的大型創作 。

袁廣鳴受邀大型展覽不勝枚數,橫跨了亞洲、歐美的各大美術館、藝術中心及畫廊,其中包括「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美術館的「01.01:Art in Technological Times」,「日本ICC1997媒體藝術雙年展」,「廣州三年展」,「英國利物普雙年展」,「紐西蘭奧克蘭三年展」,「新加坡雙年展」,「臺北雙年展」,「漢城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等。作品也受國內外美術館及私人收藏家等單位典藏,也曾擔任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臺北獎、臺北縣美獎、公共藝術、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及美國亞洲協會美術獎評審等。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離位
新媒體藝術 / 1987
記憶中的肖像
新媒體藝術 / 2011
逝去中的風景– 蘇格蘭
新媒體藝術 / 2008
新天地
新媒體藝術 / 2011
難眠的理由
新媒體藝術 / 1998
漂浮
新媒體藝術 / 2000
新媒體藝術 / 1995
人間失格
新媒體藝術 / 2001
嘶吼的理由
新媒體藝術 / 1998
城市失格 - 西門町白日
/ 2002
歡迎
新媒體藝術 / 1989
城市失格 - 忠孝東路
/ 2001
城市失格 - 西門町夜晚
/ 2002
微笑的小木馬
新媒體藝術 / 2011
在記憶之前
新媒體藝術 / 2011
城市失格 - 西門町2001
/ 2001
新媒體藝術 / 1999
成為葉子的理由
新媒體藝術 / 2007
逝去中的風景─十月
新媒體藝術 / 2007
逝去中的風景─經過
新媒體藝術 / 2007
逝去中的風景– 十一月
新媒體藝術 / 2007
經過
新媒體藝術 / 1996
逝去中的肖像
新媒體藝術 / 2011
城市失格─利物普
新媒體藝術 / 2004
呼吸的黑光
新媒體藝術 / 1995
關於米勒的晚禱 #3
新媒體藝術 / 1992
逝去中的風景 - 經過Ⅱ : 場景
/ 2011
電風扇
新媒體藝術 / 1992
跑的理由
新媒體藝術 / 1998
盤中魚
新媒體藝術 / 1992
逝去中的風景─十二月
新媒體藝術 / 2007
作品選集
蕾絲陽房
陳妍伊 / 2011
All is Full of Love
李淑貞 / 2011
陳幸均 / 2011
無限的愛
郭佩奇 / 2011
公路攝影
黃郁涵 / 2011
希望妳也在這
李民中 / 2011
城市漂移
王午 / 2011
旅行日誌
邱杰森 / 2011
Love, Kanazawa
吳東龍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