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出生於花蓮Makota’ay港口部落,現仍居住於花東海岸專職創作。
二十多年來,不斷地反省和探索自己的思緒,沉澱與累積創作能量。作品多蘊含海洋文化特質與部落傳統精神,從採集神話故事、口述歷史和舊部落遺跡開始,重新學習部落的智慧,多次帶領部落族人參與國內外的藝術展出及公共藝術創作的發表。
他無數次行走於海岸,撿拾充滿生命和記憶的自然材質,與海岸邊隨處可見的現代過剩產物作為材料,以淬練後的雕塑線條和精準的語彙,傳達對全球化課題的環境思維辯證,探討族群結構瓦解及大社會變遷的現狀。拉黑子透過自身的行為及藝術創作,引發觀者的自我省思,一路走來,他已從文化詮釋的社會性批判、思索、重省、再現等可能,邁向對藝術本質純粹性的探索。
並於200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獎助前往美國紐約進修學習當代藝術,2014年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將他列為海洋文化之代表藝術家。重要作品包括,從源頭感受存在的《現代集會所》(1993)和《末始》(1999);深切關注如何重新凝聚部落意識的《歸零》(2000);代表部落精神與傳統祭祀儀式力量的《站立之舞》(2005);在空間的輕盈及時間的速度上探討微弱,卻具生命力量的《殘》(2007)。近十年來拉黑子陸續提出與海洋、島嶼有著密切關連的計畫,不只延續了他長年關注的族群文化議題,亦擴及更將環境生態的問題含括進來,包括在藝術創作上的代表計畫為「颱風計畫」(2008-2013)、「五十步的空間」(2013-2018)、「海 美/沒 館」(2018-2020)。等,同時透過出版著有〈混濁〉(2006)、〈旅行在50步的空間〉(2019)等書,紀錄所觀察到的文化環境變遷,及他站立在如此特殊文化時空角色上的哲學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