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美術館CMP Block Museum of Arts
「勤美術館」是由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勤美基金會」)開發的一座結合街區、公園綠地,同時有戶外以及室內空間的藝文展演和休憩場地,位於臺中草悟道、勤美誠品附近。其目標以公共生活美學為主,因此除了視覺藝術的展覽以外,其舉辦的活動也包含音樂、劇場表演、設計、插畫、工藝展覽以及講座、工作坊等多元的活動。

勤美基金會的母企業勤美集團最早從事鑄造業,後來也從事建築業。2008年和誠品集團合作,開設勤美誠品,並於2010年成立勤美基金會,開始投入文化事業,其宗旨為:「以生活與創意為題,挖掘深層的在地文化能量,一步步於城市各地打造一區一區的平臺……讓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等思考真實地走入常民生活……。」同年基金會購置勤美誠品附近一塊原屬道禾實驗小學的閒置土地,邀請建築師龔書章操刀,開設「CMP BLOCK」美學空間。2011年擁有工業設計專業背景的勤美集團二代何承育加入擔任基金會執行長,主導了基金會往後的發展。2012年由何承育親自設計,在「CMP BLOCK」的基礎上擴建,成立了「勤美術館」。

「勤美術館」園區包含四個主要的展演空間——在草地上11座由鏡面材質打造的房屋造型為「串門子村落」,每一座小房屋都可以作為藝術家獨立的展覽空間;位於「勤美術館」場域正中央名為「大客廳」的廣場;一片名為「日晷牧場」大草坪;以及唯一的室內展間「畫家之屋」。「勤美術館」所有戶外場地沒有特定功能限制,能夠靈活運用。除了常設的戶外裝置以外,也不定期策劃展覽,呈現不同類型的公共藝術或大型戶外裝置作品。

2018年底「勤美術館」因轉型計畫階段性地暫停開放,全新版本的「勤美術館」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在「勤美術館」工程施作期間,勤美基金會發起一項具實驗性的「工家美術館」計畫,提出「既是工務所,也是美術館」的概念,邀請建築師吳聲明與設計師吳孝儒規劃空間與內裝。「工家美術館」的本質是工地的一部分,其設計的核心圍繞在對於工地勞動者工作環境的關注,首先便從工地師傅午休和飲食環境著手進行。建築和內裝的材料都在工地就地取材,使用如鷹架、鋼筋、三角錐、水泥袋等元素。計畫也邀請當代藝術家戴翰泓、盂施甫限地製作裝置作品。從2019年11月啟動以來,「工家美術館」成為「上午是工地師傅休息區,下午是向大眾開放的美術館」的空間,前後舉辦四檔以臺灣工地文化為主題的展覽活動,同時發起「城市農圃」及兒童工地教育等計畫。整項計畫於2021年5月落幕,一年半的時間,「工家美術館」除了串連不同領域的創意工作者,將藝術與文化帶入城市生活,同時也讓人們看見平時容易忽略的勞動者議題。(文/楊傑懷/2022)

參考網路資料:
勤美術館網站(http://cmpblockmuseum.tw)。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網站(http://cmppj.org.tw)。
〈優人物-何承育 拚臺灣的生活美學〉,錢欽青、袁世珮,聯合報,2017.11
(https://udn.com/upf/2017_upeople/1113/)。
〈臺中勤美「工家美術館」開幕!結合工地、共享概念與美術館創意,再現臺灣工地精神〉,Stephie Chiu,Shopping Design,2019.11(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4804)。
〈獨一無二的「工家美術館」 限定計畫謝幕一鞠躬〉,欣傳媒,2021.05(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93980)
〈以創新策展向臺灣工地精神致敬!工家美術館實驗落幕〉,林蔚靜,VERSE,2021.07(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kong-ke-museum-taiwan)
〈臺中工家美術館精彩謝幕!轉身後由隈研吾設計「未來勤美術館2.0」啟動〉,豬編,marie claire,2022.10(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art/5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