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
「臺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簡稱TAV),位於臺北後火車站北平東路7號的蛋黃地段。臺北推動城市外交,1991年經建會提出「藝術村」的概念,1995年臺北市政府施行一波「空間解嚴」的浪潮,將城市中的閒置空間進行臺北市區地圖籌備重劃、釋出,進行修繕與再利用,1999年文化局成立後,正式積極的施行「閒置空間再利用」。2001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便以「閒置空間再利用」名義成立TAV,為國內第一個提供國內外藝術家的駐村基地。TAV前身為原為臺北市政府養工處,建於1953年,80年代後期則為捷運辦公室,後來不再使用而成為廢棄空間。由於當時TAV選址時,相較另一選址的松山煙廠,捷運辦公室無產權問題且位於市中心,最後落腳於此。

TAV最初概念出現也正是與當時任職於文化局籌備處研究員的藝術家侯淑姿有關。侯淑姿於美國留學時,曾在1995至1996年在美國紐約參訪謝德慶「大地工作室」的修繕與經營,回臺後1997年任職林濁水立委的助理,過程參與藝術村、文化政策與國際機構交流工作,例如1999年9月質疑當時文建會在921車籠埔斷層上的「九九峰藝術村」規劃,這些都成為她後續發想TAV的靈感。1999年11月侯淑姿經過多個月與52位市議員的遊說與說帖,通過並規劃了臺灣第一個由地方政府文化主管機關設立,並進行「駐市藝術家的國際交流計畫」,因而有了之後的TAV。2000年龍應台上任文化局長,向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募資1500萬,以文學、表演、視覺藝術為主的國際藝術村規劃,由徵選上的建築師林志崧進行改造佔地一千五百坪的空間。2001年成立後陸續由帝門藝術基金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等委外經營,進行國內外藝術家展覽、藝術進駐計劃、出版、座談、文化研究等計畫,形塑出在地與國際連結的「藝術家聚落」。近期也舉辦光節、混種現場、藝術採集計畫等展覽,歷任的執行總監包含,陳浚豪、蘇瑤華、蕭淑文、吳達坤與李曉雯。

2021年中央政府主導推動公辦都更計畫,由於範圍擴及TAV,「臺北國際藝術村」辦公室,預定於2023年必須轉移搬遷至組織中亦運作「藝術進駐計畫」多年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於此,TAV除了將營運辦公室搬遷之外,臨近的蟾蜍山煥民新村以及自來水園區西側的嘉禾新村,都將作為TAV在2023年以後搬離城市中心的轉型基礎。即將遷址的TAV,於20201年舉辦的20週年「藝術採集計畫」展覽「是名詞是動詞也是形容詞」,舉辦四場座談。其中「茶几漫談」邀請了當年草創 TAV 的候淑姿,侯提到眷村文化資產場址的保存,固然是文化政策的重要一環,然而無論是煥民新村(蟾蜍山)或嘉禾新村,它的作用是歷史記憶保留的擴充,和城市中心的國際藝術村並非可以相互取代或交換的作用。而TAV現任執行總監李曉雯,也強調在都市更新計畫期間,藝術圈應爭取空間權上討論與使用。藝術評論人吳牧青則在座談會上,談及新的藝術社群的可能,未來藝術空間如何擺脫過去閒置空間再利用或假公園養地計畫,提早為這樣的角色背書,是臺北市政府該正視。另外吳牧青也在〈藝術村20歲成全行政園區都更,也請成全藝術在中央地帶呼吸交流的基因〉評論中描述:「在臺灣『文化基本法』業已立法兩年的2021年,台灣首都的都心地帶裡,藝文機能空間不應仍舊停留在『空間換到哪都差不多、閒置荒廢就給藝文用』的便宜行事心態。」臺北國際藝術村,提供了臺灣藝術家「主體性」可以被看見的重要據點,也是作為國家外交的重要籌碼。(文/劉文琪/2021)

參考網路資料:
.〈茶几漫談:在開始 藝術進駐的開端〉,臺北國際藝術村
https://reurl.cc/VjaXoN
.蘇瑤華,臺北國際藝術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d32-HfXNQ
.台北國際藝術村
https://www.artistvillage.org/news.php
.吳牧青,不應只是「閒置空間遺緒」的藝術村!—— TAV 20週年茶几漫談後記,典藏,2021
https://artouch.com/views/review/content-54407.html
.吳牧青,藝術村20歲成全行政園區都更,也請成全藝術在中央地帶呼吸交流的基因,典藏,2021
https://artouch.com/views/cultural-policy/content-44082.html

參考論文:
.陳華志,〈都市藝文空間發展研究-以台北市空間再利用為例〉,國立東海大學建築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研究員訪談:
.訪談 李曉雯 劉文琪訪談,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