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部落工作室Waterfield Studio
「水田部落工作室」是由瓦旦烏瑪與王墨林等人於2004年創立的藝術團體,主要以行藝術為創作形式,名稱源自瓦旦烏瑪生活於新竹縣尖石鄉的泰雅族「水田部落」。瓦旦烏瑪歷經軍校、基層勞動等工作經驗,一次機會認識了在小劇場工作的王墨林,加入「身體氣象館」成為舞臺監督。從未有創作經驗的瓦旦烏瑪又於一次機緣下接觸了日本行為藝術家霜田誠二的課程,並接觸了「行為藝術」,開啟了往後的藝術歷程,製作了「泰雅三部曲」:《我愛野百合》、《番薯.芋仔有媽媽的味道》、《我看見祖先的臉》。

瓦旦烏瑪曾說:「自己的作品在表達現代化對原住民的衝擊,傳統被打破了以後,時代一直在走,很多原住民的文化已經消失了,意義已經不在了。在創作行為的時候,完全是個人的想像--如果回到那個時光,可以挽回什麼東西?」不同於其他行為藝術家常以觀念出發,瓦旦烏瑪的作品帶著反理性中心且難以言說清楚的質地,透過「個體」與「儀式」的關係,重新思索原住民在部落儀式被弱化後的處境,以自身族群認同的意識重新探問何謂「行為藝術」。長期與瓦旦烏瑪合作的藝術家陳界仁曾描述,瓦旦烏瑪作品裡可以看見現代化後的原住民面臨衝擊的處境。

2016年陳界仁帶領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領域研究所的學生參與了「水田部落工作室」所舉辦的第一屆《水田部落—行為藝術節》,參與了三天的在山林的行為藝術工作坊。2016年「返身南島:國際行為藝術節」由「水田部落工作室」策畫,與劇場導演卓明合作,邀請歐洲、中國、臺灣、東南亞藝術家「現場行為」交流,並以南島文化主體思索為定位,重新思索在亞洲行為藝術的可能性。(文/劉文琪)
相關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