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或Ocean Home
「海或」2009年由藝術家Kulo因一次機遇,承租了原本位在花蓮鹽寮海岸公路上一間外國人經營的民宿,而後將民宿與工作室結合,並與空間設計師的友人莊勝鐘一同經營。「海」是這,「或」是你,由於「或」字似未說完一句話的語氣,經營者Kulo描述「海或」可以變成各種可能,例如海「或」精神病院、海「或」瘋市集等,這是與任何事物接連的橋梁,也是一個藝術空間與不同人事物連結的想像。最初創立的目的是希望讓多年來認識的藝術家朋友們,能有一個聚集創作的地方。

「海或」成立前幾年,該場地主要為Kulo皮雕工作室與居所,同時延續上一位租屋者營運的民宿,持續經營並作為收入來源。Kulo自己搭建出一個半露天廚房與一個供民宿旅客與藝術家可以聚會的餐桌,整棟民宿面向太平洋,由Kulo自行撿取漂流木整建而成。空間最初聚集本地與西部城市移居到東海岸的藝術家,包含阿南、王庚、吳中煒等。每年6月6號成立週年與元旦兩日,定期聚集藝術家共同表演創作。

「海或」每年七月初舉辦為期一週的手作市集,靈感來自2003年Kulo與莊勝鐘一同到「嘉義蘭潭藝術市集」擺攤的經驗。2012年第一次舉辦時,名稱為「海或手做民宿藝術市集」,多由Kulo認識的藝術家朋友組成攤位,並由莊勝鐘規劃攤位活動與表演,在活動的一週間提供免費住宿與擺攤空間。第二年改名「海或瘋市集」,臺南的「能盛興工廠」的團隊也加入協助,當年攤位近一百攤。2015年起「海或瘋市集」由臺東美術館補助為期4年的經費。

後續幾年由於攤位與人數日益增多,Kulo說:「阿鐘(莊勝鐘)都會說自己是『海盜』,後來人多了我們就會佔據其他地方,讓來的人有地方搭帳。」直到佔據的空間因屬地產權問題,才向該地主承租。Kulo說「海或瘋市集」提供全臺灣各種年齡層的藝術家與各種有趣的人聚集、摩擦創作的想法,同時也讓想來展示分享的素人與藝術家同時又可以有一點收入。「海或」採取一種「非正式的顛覆性沙龍」,接納了各種藝術創作的形式,與城市中種種機制審核出的藝術展覽區別出另一種多元混雜藝術樣態。(文/劉文琪/2019)
 
 
參考網路資料:
.海或。手作 Ocean Home,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Ocean.home456/?ref=br_rs)
.李奎壁,〈「老闆,借個烏托邦!」一份創作者對於「共存」的調查報告〉,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2018
(https://reurl.cc/XXE7EE)

研究員訪談:
.Kulo口述,劉文琪電話訪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