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數位藝術基金會Digital Art Foundation
2007年「在地實驗」負責人黃文浩於2007年籌組「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Digital Art Foundation,以下簡稱DAF),起因為馬英九擔任臺北市長期間提出的「網路新都」願景,於實任文化局長廖咸浩的主導下,於2006年辦理第一屆臺北數位藝術節「靈光乍現」,由「在地實驗」負責策劃與執行,其後2007至2009年間共策劃與執行四屆臺北數位藝術節。有鑒於國際官方與民間相繼於數位藝術中心、媒體藝術中心等發展投入大量資源,市府因而鼓勵臺灣民間團體推廣數位藝術,2009年臺北市政府成立臺北數位藝術中心(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以下簡稱DAC)委DAF經營。
在DAF成立以前,在地實驗從1997年成立便是臺灣首個以探索科技、文化與新藝術類型的藝術團體之一,2000年以後時值臺灣數位藝術發軔的時機,他們先後承辦與策劃國內許多與數位藝術相關的展覽,如「國際數位數大展-漫遊者」(2004)、舉辦三屆的「異響-國際聲音藝術展」(分別於2003、2005、2006年辦理),並透過人文論壇與媒體實驗計畫等,逐漸累積出豐富的策劃與專業知識。最初,DAF由黃文浩與張賜福分別擔任基金會執行長與藝術總監,共同規劃中心的營運構想,其中包含展演、實驗研發、專業育成、國際交流與台北數位藝術節等面向,除了為國內外數位藝術創作提供技術發展與交流外,亦長期舉辦聲音、數位製造/控制、技術開發等工作坊與講座等,成為臺灣數位藝術與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2017年4月DAF與台北市文化局中止委託經營關係,DAC也因此暫時關閉,而其致力於數位藝術的推廣與實驗等基本精神與架構,亦延續至後續營運的空間。
2018年8月DAF所經營的「台灣數位藝術中心」正式開幕,開館便以「概念美術館」作為出發,以VR技術呈現DAC首檔展覽「穿越光牆-Archive or Alive」,並於每年定期發表展演計畫,其中「ARThon藝術松」開設的影音平臺,包含定期舉辦的讀書會、工作坊、評論等影音紀實與影像,並於2020年開始出版的《藝術松》集結臺灣數位藝術知識生產與討論。由於該中心完全為民間經營的機構,使它具備官方機構無法展現的開放性、前瞻性與實驗性,另外還包含三間各自獨立的公司:以新媒體藝術策劃、研發、設計與創作相互整合的「噪咖藝術」,結合藝術家發展原創動畫與互動體驗的「移動故事屋」,以及研究與整合高解析度3D掃描測量技術「固態記憶」。台灣數位藝術中心一方面以商業導向為目的,但另一方面更包含實驗性的議題開發等,由於該基金會過去豐碩的經驗與成果,它變很快地成為臺灣討論數位藝術與推廣知識的重要平臺之一。(陳韋綸/2022)
參考出版品:
• 黃文浩(發行人),《給下一輪台灣數位藝術的文件:2006-2016》,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17。
參考網路資料:
• 拉菲,〈專訪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執行長—黃文浩〉,全球華文藝術網,2012.3。(http://artnews.artlib.net.tw/446/cover.html)
• 高子衿,〈命途多舛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典藏今藝術,2016.11。(https://artouch.com/art-news/content-3452.html)
• 林怡秀,〈以參觀人數決定實驗發展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的不明將來〉,典藏今藝術,2016.12。(https://artouch.com/art-views/content-3170.html)
• 張玉音,〈一個不大不小,但「對」的位置:黃文浩談「台灣數位藝術中心」與生態維生體系〉,典藏今藝術,2018.1。(https://artouch.com/people/content-12.html)
• 蔡昀芝,〈從臺北數位藝術中心「被閉館」,看政府的「佛系」文化推廣〉,關鍵評論,2018.5。(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5150)
• 邱誌勇,〈匱乏與掙扎中對時代的回應— 2018年台灣數位藝術發展的綜觀性回顧〉,《藝術家》第524期,頁134-141,2019.1。(https://www.artist-magazine.com/edcontent_d.php?lang=tw&tb=8&id=6591)
參考網站:
•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https://dac.tw
• ARThon松學校 https://arthon.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