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漢工作室」是團體名稱,也是成立於2009年的藝術家工作室空間,位於臺北捷運復興崗站和忠義站之間一房租便宜的屋宅。主要成員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的學生與其朋友,包含石政哲、朱倩儀、吳其育、李承亮、陳亮璇、陳敬元、致穎、張曉書、黃湧恩等人。因應當時學院內疲軟的創作風氣,這群學生決定自闢工作室,產生了這個生活痕跡與創作材料四處可見如「公社」般的空間。客廳曾經改造成「網咖」,邀請當時臺南藝術大學的藝術團體「萬德男孩」舉辦「網咖大會戰」,一起組樂團發單曲「我是海產王」並參加音樂節。這種日常即是「復興漢工作室」團體重要的創作來源。
2009年在非常廟藝文空間舉辦首次校外展覽「透抽5棘皮王者定番戰」(以下簡稱「透抽5」),展名來自於成員2007與2008的「海參展」與「海參2.0」。以拍攝一系列以日常嬉戲打鬧的共同生活錄像《石傻秀》為開端,展場中作品完全以廢棄物構成,透過成員自身創作脈絡運用廢棄物轉變為自己的決鬥武器,在展場中這些武器即是作品,也成為真人快打的決鬥舞臺,還舉辦變聲座談。 2009年在臺北當代藝術館「後地方:地方性的逆轉」的《海綿計畫》,他們改造藝術家張乃文丟棄的鋼筋骨架,製作一艘潛水艇展出。展覽結束後由於作品過大無處可去,2012年臺南「齁空間」決定接收這艘潛水艇,與地方里民、里長溝通後,放置在臺南一處巷弄空地,並舉辦一次在臺南的展覽,這艘潛水艇也成為了「復興漢工作室」標誌性的象徵。
策展人黃建宏〈「負心漢」的白爛秀以生活為名對「自我」宣戰〉一文裡,曾將「透抽5」與當時也是由一群年輕臺南藝術大學學生策畫的展覽「COQ」做連結。他描述在2000年初這群年輕世代在創作上產生一種共同語言質感,這種看似化約的年輕世代語言,其實挑戰了當時藝術生態過於世故看待創作的狀態。他描述「CO-Q」以某種難以言說的感性質地來宣稱一種藝術創作的姿態,而「透抽5」則展現了直接將生活推進到公共場域的企圖,這種卡通化的白爛語氣,其實是藝術社群企圖形成新的內部語言。藝評人簡子傑也在2018年一篇回看臺灣年輕藝術團體的文章裡提及,「透抽5」反映臺灣社會在歷經2008年馬英九總統主政時期的「圍陳事件」與「野草莓運動」,「荒謬的擂臺戰」便是體現這群年輕世代如何看待日趨暗沉的臺灣主體性。目前團體成員仍以藝術家身分各自創作發表,並活躍於藝術圈。
參考網路資料:
復興漢工作室官方網站,2008
http://seafoodking.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_26.html
黃建宏,〈「負心漢」的白爛秀以生活為名對「自我」宣戰〉,復興漢官方網站,2009
http://seafoodking.blogspot.com/2009/01/k.html
楊佳璇,〈海產王(Sea Food King)潛水艇到臺南的空地四年史〉,觀察者藝文田野檔案庫
https://aofa.tw/?p=2154
神秘「黃色潛水艇」慈蔭亭後方臺南小巷探險新地點,ETtoday新聞雲,2014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40930/407033.htm
參考出版品:
簡子傑,〈「私」的出口─從「游擊隊」看「(北藝)藝術團體」的自我形象〉,《今藝術》308期164-167頁,2018.5
https://chengliang-li.squarespace.com/work#/new-gallery-5/
相關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