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黑畫Kaohsiung Black Painting
高雄黑畫

1991年,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理事長與阿普畫廊負責人陳榮發,在阿普畫廊舉辦「高雄當代藝術展Ⅱ」,參與藝術家包含洪根深、陳水財、陳榮發、陳隆興、蘇志徹、倪再沁、吳梅嵩、李明則、李俊賢、王武森、蔡獻友、黃文勇等十二位。這檔展覽發起,是為了回應同年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當代藝術展」所引發的爭議。此展初期宣稱徵選高雄特色的當代藝術作品,最後卻評選出唯美、修飾、脫離時代的繪畫作品,在幾位藝術家選擇退展後,這批「體制外」的藝術家聚集在阿普畫廊展出。

「高雄當代藝術展Ⅱ」的藝術家帶著社會批判與人文關懷的精神重新思考高雄所需要的當代藝術,也開啟了對於高雄當代藝術觀念與形式內涵的各種討論,並發起在串門學苑的兩日論壇,由許自貴、吳梅嵩、蘇志徹與李俊賢等人進行論述發表。其中李俊賢提出「高雄黑畫」,以「黑畫」的精神內涵來形容高雄的當代藝術特質,並認為「高雄當代藝術展Ⅱ」的作品具有個別的主體意識,是為藝術家創作上的自治精神。

之後李俊賢進一步在民眾日報刊登〈高雄「黑畫」—談創作與地緣環境之時空關係〉,具體提出所謂的「黑」,不僅是視覺上的黑,而是更深入「感覺與心理上的黑」。這些高雄藝術家在創作時共有的黑色,呈現粗重、濃濁、混沌、黏熱的特質,是從土地長出來的風格,是藝術家對在地自然、人文背景深刻體會後的產物。此處的「黑」,應當擴張解釋為一種批判與反思的精神,不同於當時臺灣藝術的普遍風格。

「黑畫」的精神源於七零年代末期鄉土運動氛圍下,許多高雄藝術家開始就高雄工業文化與生活情景為創作題材,其中較具代表是洪根深於1989年黑色情結系列。對於使用「黑色」的特殊意義,由早期的抒情風格轉為極具批判精神,八零年代後洪根深在「現代畫學會」成為重要一員時引起內部討論,而九零年代,李俊賢更完整地引起一波對於 「黑畫論述」的風潮。

最終這群高雄「黑畫」藝術家並未更進一步建構論述,僅以某種高雄工業城市性格對比出一種高雄與臺北差異。「黑畫」是否能代表高雄九零年代藝術全貌,仍值得討論,但整體而言在八零至九零年代中期已引起一群高雄藝術家們的高度自主意識。(文/劉文琪/2019)
 
 
參考出版品:
.陳水財,〈戰慄南方:現代「高雄調」〉,《ACT藝術觀點》,春季號增刊NO.77,頁66-83,2019.4

參考論文:
.鄭明全,《高雄新浜─在地黑手─南島意識以「土」、「黑」、「邊陲」思辨美術高雄的主體意識開展》,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陳翔臨,《「新濱碼頭」與高雄當代視覺藝術生態的關係》,東海大學,2008

參考網路資料:
.李思賢,〈黑、土地、沁入內-倪再沁高雄時期水墨中的土地情懷〉,2017
(https://www.kmfa.gov.tw/FileDownload/Journals/20170714142029356179962.pdf)
.研究計畫主持人:陳水財,研究助理:高采琳、洪威喆、李宜樺,〈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研究」研究報告〉
(https://research.kcg.gov.tw/upload/RelFile/Research/1063/635724639122824055.pdf)
.蕭瓊瑞,〈都會潛行- 陳水財的介入與疏離〉
(https://reurl.cc/4gjxgK)

研究員訪談:
.陳水財口述,劉文琪電話訪談,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