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漫世代Anime and Manga Generation
卡漫世代

2004年陸蓉之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劃「虛擬的愛—當代新異術」展覽,除了引介「日本新普普」藝術家,也提出一種從亞洲出發的「動漫作為新世紀美學」觀點,引發廣大迴響。陸蓉之的研究中說明「動漫美學」具有四種特徵緊扣著21世紀的命題:第一是青春不老的形象實現了人們對人工美的追求;第二是數位時代更多元的圖像化語言;第三是電子媒介所釋放的光線、色彩與空間感;第四是跨領域協作的生產模式。她進一步提到此種美學是透過數位科技傳播,它提供了一種超越實體存在的「新現實」。

此外,2007年黃建宏提出和「新世代」有關的「微型感性」論述,將「虛擬」視為藝術家得以逃逸政經現實的空間。高千惠2010年發表〈Q力量的集合:台灣新世代「微/軟論述」的生產情境〉一文回應,她將當時其它流行用語諸如「草莓族」、「御宅族」、「卡漫世代」、「頓挫世代」等等視為可用來辨識某一世代的詞彙群集。這一世代創作者的社會觀大多來自東亞都會式生活經驗,大眾媒體、次文化、消費文化、網路訊息等等是創作者日常所知所覺,「超扁平的感官經驗」、「無疆界的溝通」在在形塑這一代的美學主體。高千惠更強調在資訊的吸收相對容易的條件下,創作者的創作往往資訊多於直覺、策略高於即興、研究重於表現;面對被指為「弱勢」的無奈,這一代創作者用一種「Q轉彎」的態度接受被貼標籤,策略性地標示出具識別性的「新世代美學」,如2008年蘇育賢發起的「CO-Q」計畫。(文/楊傑懷/2019)
 
 
參考出版品:
.黃建宏,〈新感性:「可愛」與「放空」作為一種氣象生理學〉,《一種獨立論述》,田園城市文化出版,2010
.黃建宏,〈微型感性:概述新感性的社會性〉,《一種獨立論述》,田園城市文化出版,2010
.吳垠慧,〈無敵鐵金剛來了,然後?—台灣卡漫風格藝術再探 〉,《今藝術》190期,2008
.高千惠,〈卡漫世代的青澀性感美學〉,《今藝術》190期,2008
.高千惠,〈Q力量的集合:台灣新世代「微/軟論述」的生產情境〉,《今藝術》207期,2010
.王柏偉,〈卡/動漫世代的批評〉,《藝外雜誌》,2011.06

參考網路資料:
.陸蓉之策展,「3L4D ─ 動漫美學新世紀」
(http://www.artmap.com.tw/_3l4d/3l4d-about-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