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地方
後地方

「後地方:地方性的逆轉 」是2009年9月由黃建宏與「打開-當代工作室」共同策劃的藝術行動,目的是重新思考創作者與「地方性」之間的關係。來自臺灣、香港、奧地利、法國和日本等13組藝術家,從淡水漁人碼頭出發,搭乘船隻「後地方丸」航行臺灣一周,以這趟旅程作為整個行動的開始。期間他們陸續和住在宜蘭的建築師黃聲遠、花蓮原住民藝術家林鳳美等人組成的「升火工作室」、南臺灣藝術工作者杜昭賢、劉秋兒等人,交流城市現象觀察與藝術面向的討論。

「地方性」(Topos)是臺灣當代藝術面對全球化時,首當其衝的一個核心面向,然而,「地方性」在近二十年的藝術發展中卻越來越流於僵化的定義,不是過於陳舊,無法因應新的社會現狀,就是在消費社會的流通裡趨向同一化。「後地方」的概念並非一種前衛性的概念,也不源自國際上的藝術議題,而是從藝術家自身所開啟的可能性,以及與藝術密切相鄰的環境特質這兩個面向的思考出發漸次成形。

首先,挑戰的就是「展場」的概念,「後地方」試著以展場的想像為出發點,既非單一展場,也不是多展場,而是「如何形成展場」。展覽計畫圍繞著臺北當代藝術館,並依附著當代館的資源與權力脈絡,進行「潛在結構」的創生;分別是臺北當代藝術館廣場、「地下實驗•創意秀場」、中山捷運地下書街、田園城市出版社地下室、埔心葉偉立工作室、「後地方丸」、「升火工作室」等等。而藝術家或藝術團隊則各自提供著不同的「地方性」衍生計畫,其中包含有「在地深耕」的地方性、「歷史記憶」的地方性,也有「傳說」或「科幻」的地方性,還有跨國團隊現地發生的地方性,或是以生命場域和身份移轉所表達的地方性,虛構生命狀態、置身異地的地方性,與「外掛」方式進行地方性的連結,甚至有訊息流通與展示的地方性。最後,則將地方性在時間上的可能性,通過後續的各種介面與活動延續。(文/楊傑懷/2020)

參考資料:
.黃建宏,〈藝術行動中的「後-地方」與認同〉,《一種獨立論述》,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2010。
.黃建宏,〈從外掛的策展到「外掛-地方性」〉,《一種獨立論述》,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2010。

參考網路資料:
.〈後地方:地方性的逆轉〉展覽論述,「打開-當代工作室」網站(https://ocac.com.tw/index.php/zh/archive/item/299-2017-01-17-15-40-44)
.〈「後地方:地方性的逆轉」展覽〉,「田園城市」部落格(https://gardenct.pixnet.net/blog/post/2814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