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度空間/超度空間Alien - Play of Space / Transcendent - Play of Space
1982年旅居英國多年的林壽宇於臺北龍門畫廊舉辦回國後第一次的個展「白色系列」,他帶回的低限主義藝術震撼當時正在思索著如何打破傳統類型框架的年輕藝術家們,並吸引莊普、賴純純等人追隨。1984年以林壽宇為首的一群藝術家在臺北春之藝廊推出「異度空間——空間的主體與色彩的變奏」展覽(以下簡稱「異度」),參與的有林壽宇、張永村、莊普、胡坤榮、程延平、陳幸婉、葉竹盛、裴在美及魏有蓮等。這一次的展覽中他們達成的共識是「作品脫離畫布、可變動的、取自工業材料、和春之藝廊有關」,展出後獲得極為正面的評價,被認為是開創性的嘗試。

1985年他們續於春之藝廊再度推出「超度空間——空間、色彩、結構——存在與變化」(以下簡稱「超度」),參與藝術家有賴純純、莊普、胡坤榮以及張永村等。雖然「異度」和「超度」成員於「本土化」論述盛行的90年代曾被批評直接移植西方的低限主義,但如果從80年代的背景來看,當時藝術有一種走入「空間」、「生活」或「環境」的內在需求,「異度」和「超度」是臺灣第一次以「空間」命名的展覽,這種由林壽宇帶領的具有低限意味的形式,成為80年代某些創作者對於「空間裝置」的想像,甚至從「超度」之後的某些論述以及有關「裝置」的展覽也可看出當時「低限」和「裝置」共享著曖昧的定義。

「超度」結束後隔年1986年,賴純純成立了「SOCA」,陳慧嶠、劉慶堂、黃文浩等人在此相識,促成「伊通公園」在1989年成立,這是一支從林壽宇開始,在80年代的前衛運動中具有明顯傳承關係的系譜。(文/楊傑懷/2022)

參考出版品:
高愷珮,〈多重藝術語境的交織——重探「異度空間」與「超度空間」的歷史意涵〉,《藝術觀點ACT》60期,頁22-31,2014.10。
高千惠,〈解甲而非解放:三度空間存疑——一九八〇年代台灣前衛藝術的白盒子歷史語境與空間美學〉,《藝術觀點ACT》60期,頁32-39,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