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工業藝術節Post-Industrial Arts Festival
後工業藝術節(1995)
「甜蜜蜜咖啡館」是學運青年、藝術家、次文化群體聚集混跡之地,1994年吳中煒退出咖啡店經營之際夥同朋友舉辦大型活動「台北破爛生活節」,在不經申請的情況下於臺北永福橋下展開為期三天的狂亂派對。
1995年的第七屆台北縣美展以戶外環境藝術徵件的方式進行,吳中煒以「台北空中破裂節」計劃入選。展前吳中煒已經在臺北二重疏洪道附近佔地,以廢棄模板、布篷臨時搭建出一座類似人民公社的村莊,聚集而來的朋友在此生活、進行音樂和小劇場演出,維持了一個月左右。整項企劃中最主要的視覺,是一個30公尺長的巨大人形氣球裝置,原訂計劃是以氣球懸掛桌椅、蔣介石銅像等物件,讓氣球飄浮在空中一陣子後自然墜落並砸毀物件,然而因設計不良,氣球實際升空後不久即破裂。
這兩項計畫可視為1995年「後工業藝術祭」的醞釀,無論是參與成員、精神和美學皆有所延續。由於在政治上的意義接近當時執掌臺北縣政府的民進黨所希望擁抱的形象,因此臺北縣政府文化局贊助了「後工業藝術祭」的舉辦;由吳中煒、「濁水溪公社」以及「零與聲音解放組織」聯合策劃,又稱為「第二屆台北破爛生活節」,地點在即將拆除的板橋酒廠,為期三天,邀請了國內外藝術團體。極端的演出充滿噪音、穢物、驚悚、破壞、暴力與性騷擾等元素,場面一度失控,器材被摧毀,主辦單位和協辦的文化局鬧翻。雖然在輿論上引起爭議,卻也為當時的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文/楊傑懷/2019)
參考出版品:
.林其蔚,〈台灣地下噪音:學運反文化之聲〉,何東洪、鄭慧華、羅悅全主編,《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立方文化與遠足文化聯合出版,2015。
.羅悅全,〈從治理的縫隙中迸發台灣聲響解放運動〉,鄧富權主編,《噪集:台灣聲響藝術家選集》,書林出版,2018。
.羅悅全,〈從學運到學院─台灣聲音藝術簡史〉,《典藏今藝術》,2007.03。
.游崴,〈地下與主流文化場域的交鋒—吳中煒與九○年代破爛視聽〉,《典藏今藝術》156期,2014.07。
參考網路資料:
.〈甜蜜蜜〉,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