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資訊的快速和爆量,使我們進入「讀圖」的時代,對圖像的解讀,往往呈現一種熟悉的分離感。閱讀圖像並非強調所存在的知識性,而是閱讀圖像的詩性與想像,且不受現行文化的制約,探討人身體本能對圖像後續的閱讀…
「閱讀圖像」探討著人身體對圖像的本能閱讀。人身體對圖像認知已存在許久,從遠古時代,人類就運用圖像來做為與萬物溝通的媒介,長久以來在其身體中一直流動著圖像辨識、解讀和想像的血液,身體性的感受總在情感與情境的連動中產生;而身體的閱讀由體內的深層感受以及生命的身體條件中「生長」出來,一種由身體內在本能意識轉為思緒上的解讀,而解讀之所以可能,都是經由感覺、潛意識、情緒、情感等身體性的歷練而來。
有時候,認知最好的方法不是閱讀文字而是閱讀圖像,因為「你把它描寫得越細緻,就會把聽者的思想搞得越糊塗」。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說。文字的出現在人類的發展歷史只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讓我們多了一種可以方便且認識這世界的方法,但人身體原有的各種感官本能,卻也逐漸的退化,只剩知識性的閱讀,然而文字的言辭符號需透過循序排列來閱讀理解產生意義,但圖像的閱讀認知是藉由人的心像知覺來做連續性的解讀辨識,所以閱讀圖像的方式不是源自於理性意識的思辨,而是身體內的深層感受。
其實,人可以閱讀與想像圖像的能力一直存在,只是圖像所表現的形式與存在的意義卻都受制於社會的制約規範,讓人們認知圖像的範圍越來越制式和狹隘,甚至已失去對圖像進一步想像的能力。希望透過圖像的閱讀讓人可以意識到沉溺在身體深處的閱讀本能。
作品說明
圖像的表意機制是從點、線、面、色彩…等無具體意涵的元素,直接形成「整體畫面」的集體意義,且在空間上繪製出可瞬間發生的各種形象。而圖像既然可用加法推疊成表象意義的形式,當然也可用減法方式來解構圖像,把圖像純化成像文字筆劃或字母般的元素符碼,也像似文人水墨般的皴法線條、點墨色塊。
所以我在作品形式上,將物件圖像解構成文字符碼,結合水墨暈墨留白的空間意象和運筆筆法轉變為單元圖文符號的形式概念,來表顯文字圖像之閱讀性。陶瓷物件的材料質感和材質性的內外空間表現加上水墨灰黑的色階變化,依線形或團塊的「集合」,則造就了一種既質樸又富有詩意的閱讀型態;水墨主要追求的是「神」和「意」,講究筆法、墨法、意奮筆縱;和陶瓷材質的捏、壓、擠、搓、揉,所呈現手與土之間的接觸對話,使物件形體更寫意化。水墨圖文要素和陶瓷虛實相生的表現特色,突顯出抒寫性、思想性及故事性的閱讀基礎,為揉合傳統精華和當代精神的創作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