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so - 橘花花
2004
一個共體經驗的局部擷取解構再拼裝,外來文化的移植再造、個人精神情感內部渾濁分裂下,無厘頭式的矛盾寓言。

現代文明是乎正逐步推像一場生物∕非生物,創造∕非創造,兩造之間的戰爭。全球化的生活模式更無以抵擋,而作為「人」,這個意識主體,在這個充滿矛盾的競逐場域,已無法像一個信徒般等待救贖,我們必須瞭解並面對這是種相對性的矛盾,在迴圈的殺戮和權力的消長當中,我們無可避免亦逃脫不了的,就是這種宿命的結論。因此生活中種種現象帶給我的感受,讓我直覺的以細菌生態的生物造形表現在作品上,來說明我對於生活與創作之間。

蠕僅挺著一具肉身,在這多變的物質世界裏滑行,沿途有太多誘惑,蠕無力抵抗,物質是無形的,空間是無限的,在渾沌中只能存在。種種物質的世界,形成階段性的蠕,種種的狀態,對蠕而言都是現代進行式,蠕將呈現所處的各種不同的狀態,現象正不斷發生,蠕正不停的變化。
蠕具有多重選擇、多重人格、多重身份。

「KUSO」這個字起源于日文,意思是大便、可惡阿、很好笑、無俚頭、白癡、惡搞…..等,這個字源於日本電玩界的「認真玩爛GAME」風潮,傳到了臺灣成為網路電玩年輕族群或大眾文化「無所不笑,無所不惡搞」的流行語,大量的漫畫、遊戲和網路上的影音、圖文、甚至於亞洲電影,充分展現這種無厘頭的創意。kuso價值倒轉、垃圾化、無框際、無跡可循、沒有議題、沒有邏輯。kuso是完全脫軌的,像變形蟲似的,是一種流行次文化現象,而今在亞洲地區無俚頭現象已由次文化轉化成各項藝術表現形式的顯學。
藝術家
葉怡利
1973年生於臺灣,2000年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碩士班,現生活工作於臺北。談到「臺灣」、「女性」、「當代藝術」這三個關鍵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葉怡利,她經常從大眾文化與生存環境擷取養分,其作品大量探討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她以身體作為穿梭於空間與時間的媒介,以本能般的嬉戲,裝扮成有魔力的怪獸、仙子、惡女等角色,遊走於文明的城市或是悠然的大自然中 透過行為錄像的藝術形式表現。「遊戲中」就像「創作中」,過程是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部份。

近年「景.物」系列的立體作品中,藝術家企圖在古老的陶瓷媒材上加入時代語言,採以雕塑堆疊的技法,例如將日常生活常出現的物件截取既有的形體,又或是玩具積木、塑膠粒積木的堆疊組構,順理成作品有趣的造型。

記憶中的景物被重組,殘存於腦袋記憶中的美好景象,和藝術家的現實生活產生了分裂的對比,她試著將時間凝結的景物重組後,造成時空的錯置,企圖捕捉自然、物與人之間流逝的虛幻時光,這些美好的景物就是葉怡利對現實的逃脫。

曾參與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主題展、UNICUM 2018 斯洛維尼亞國際陶瓷三年展與第29屆法國馬賽錄像藝術節。重要獲獎包括澳洲黃⾦海岸國際陶藝競賽 優選獎、2000年 「臺北獎」入選與「2012 南島藝術展」 銀獎;作品受到國內外藝術機構的典藏,包括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韓國首爾Ssamziespace、國立臺灣美術館、臺東美術館⋯⋯等。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啦~啦~啦~小島
行為藝術 / 2011
反正明日也黃花、獵殺昨日一片藍
錄像藝術 / 2009
反正明日也黃花 - I hate you
/ 2009
草地上的野餐
行為藝術 / 2008
Kuso - 小粉紅在莫內花園
/ 2008
Kuso - 森林
/ 2008
Kuso - 花園1
/ 2008
Kuso - 花園2
/ 2008
Kuso - 彩虹七仙子
/ 2007
Kuso - 小白、小綠、小藍、小粉、小黃
/ 2007
Kuso - 春雪
/ 2005
Kuso - 春雪、巧克力遇紅衣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