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49-1990 年間,東德的國歌歌名為「從廢墟中崛起」,人們總是背向廢墟往未來前進,然而無可避免地重複循環,終將在未來成為廢墟。廢墟中的殘塊象徵著被抹除的歷史、被人遺忘的輝煌、和戰爭毀滅性的暴力。
隨著人類歷史和文明的進步,建築材質和戰爭科技的演化,為了抵禦新型態的武器和戰爭模式,以鋼筋水泥建材結合成現代碉堡這樣新式且模組化的軍事建築,可大規模量產。除去功能來看,這些極簡的建築充滿對於未來空間的想像。戰爭的結束使得這些碉堡被棄置,然而在世界不同仍身處戰亂的角落又正有大量新的軍事設施被生產。
此紙上繪畫的系列,試圖思考軍用建築一開始就注定通向失敗的命運,不論是被戰火摧毀、戰爭的失敗或是戰後喪失功能的遺忘。既然失敗無法避免,我意圖建造一系列自起始便設定為毫無功用、失能的軍事建築,透過實地搜集大量近代戰爭的建築形式和影像,重新拼組後融入當地的地景元素,繪製為一系列無用的軍事建築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