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驊
  • 出生年

  • 出生地

2014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理論研究所 博士
2004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 碩士
評論寫作、獨立策展人,現任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專任助理教授、淡江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2010-2015)。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藝術博士、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曾任藝術雜誌主編,著有當代美術大系《攝影與錄影藝術》(藝術家出版社)、《感性主體重構─臺灣當代藝術的「失語」詮釋》(舞陽美術文化出版)、 碩士論文《當代影像的感知模式─逸脫的影像知覺》、博士論文《替身:我如何成為臺灣獨立策展人》。

自2000年成為獨立策展人,曾策展板橋火車站之「2000北縣國際科技藝術展─發光的城市」、鳳甲美術館之CO4臺灣前衛文件展「失語」(2004)、蘭州派出所之「當代公民Con-temporary Citizens」(2005)、關渡美術館「空場─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2006)、國立臺灣美術館「空場─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 II 」(2006)、高雄駁二藝術空間「邱梁城.楊上峰雙個展 城市變異.時空飛行─繪畫性與雕塑性的變奏結構」(2007)、鳳甲美術館「非日常:隱力場」(2009)、高雄市立美術館「當空間成為事件—臺灣,1980年代現代性部署」(2012)等展。2010 年,藝術觀點44期專題策劃「反抗影像.身體暴動—八○年代媒體檔案的歷史回訪」,入圍第35屆金鼎獎專題報導獎。
0作品
2展覽
158出版
2004
2004 科技藝術展─數位時代的新藝術對話
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 臺灣
2002
2002 科技藝術展─新媒體藝術計畫
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 臺灣
2012
展覽
當空間成為事件—臺灣,1980年代現代性部署,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2
講座
當空間成為事件—臺灣,1980年代現代性部署(展覽論壇規劃與發表)
2011
研討會
當代平淡繪畫展暨平淡美學論壇, 中國北京書譜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10
展覽
近身潛獵—向歷史投影 Self-stalker–Projected History, MIGA藝文空間, 臺南, 臺灣
2010
其他參與計畫
當代平淡繪畫展暨平淡美學論壇(發表論文), 中國北京書譜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09
其他參與計畫
身體與藝托邦—1987年以後臺灣當代藝術介紹(發表論文), 西班牙馬德里大學, 馬德里, 西班牙
2009
展覽
非日常:隱力場, 鳳甲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8
講座
新樂園第五屆Emerge0新秀展─丘智華、林晉弘、紀紐約、郭芃君(展覽座談), 新樂園藝術空間, 臺北, 臺灣
2008
講座
酒後亂信(展覽座談), 高雄新濱碼頭, 高雄, 臺灣
2008
其他參與計畫
氣化與平淡:探索文人美學之當代性(工作坊),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所, 臺北, 臺灣
2007
其他參與計畫
迷離島─臺灣當代藝術視像:北美巡迴展(發表論文), 哥倫布州立大學Corn Center藝術中心, 哥倫布市, 美國
2007
其他參與計畫
亞洲青年藝術論壇 ──當代「混搭」. 藝術「侵越」(發表論文),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臺南, 臺灣
2007
展覽
邱梁城.楊上峰雙個展:城市變異.時空飛行─繪畫性與雕塑性的變奏結構, 高雄駁二藝術空間, 高雄, 臺灣
2007
講座
假動作2(展覽座談), 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 臺灣
2007
其他參與計畫
「藝術溫水層:亞洲新浪潮」所引發的臺灣思考(中廣德語節目訪問), 中央廣播電臺, 臺北, 臺灣
2006
展覽
空場─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 II,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06
展覽
空場─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 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6
展覽
素描之跡─跨文化遊蹤 Lloyd martin 江賢二 紀嘉華, 臻品畫廊, 臺中, 臺灣
2006
展覽
湧泉流─臺中中區國稅局公共藝術, 臺中中區國稅局, 臺中, 臺灣
2006
研討會
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主體問題與自我技術座談會, 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6
講座
從龐畢度展談臺灣錄影藝術的幾種向度,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6
講座
從策展經驗談數位藝術, 臺北光點藝言堂, 臺北, 臺灣
2006
講座
假動作(展覽座談), 南海藝廊, 臺北, 臺灣
2006
講座
咻─顧世勇個展(導覽培訓課程),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 臺灣
2006
講座
身體處境(展覽座談),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新北, 臺灣
2006
講座
當代藝術- 以TAT@MOCA 2006為例(教師研習營講座),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 臺灣
2005
展覽
滋滋聲, 國美館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
2005
展覽
失語II, 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新竹, 臺灣
2005
展覽
當代公民 Con-temporary Citizens, 無憂國藝術派出所 (蘭州派出所), 臺北, 臺灣
2005
其他參與計畫
2003-2004年藝評研究專案(核心主題研究人),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北, 臺灣
2005
講座
當代藝術之「失語」詮釋, 國立交通大學, 新竹, 臺灣
2005
講座
媒體時代的新媒體藝術(「快感─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5年大展」展覽教育研習營),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05
講座
是文化事件抑或當代消費?─從當代藝術現場談起, 真理大學, 臺北, 臺灣
2005
講座
是文化事件抑或當代消費?─從策展經驗談起, 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新竹, 臺灣
2005
講座
科技媒介影響下的當代臺灣文化─以一個展覽為例(「北回歸線國際藝術展」教師研習營), 嘉義, 臺灣
2004
展覽
第六屆 藝術家駐校計劃,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2004
展覽
失語─CO4臺灣前衛文件展 從解離到解放, 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新竹, 臺灣
2004
講座
失語─CO4臺灣前衛文件展 從解離到解放(展覽座談), 鳳甲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4
講座
媒體藝術之創作特色,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 臺灣
2003
展覽
山水再造術─臺北湖:謝明達個展, 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 臺灣
2003
講座
數位時代的科技藝術, 國立中央大學, 桃園, 臺灣
2002
展覽
第五屆 藝術家駐校計劃,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2001
展覽
第四屆 藝術家駐校計劃,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2001
講座
陳國強的藝術世界(專題講座),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新竹, 臺灣
2001
講座
陳國強個展(展覽座談), 國立清華大學藝術中心, 新竹, 臺灣
2000
展覽
第三屆 藝術家駐校計劃,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2000
論壇
從批判質疑到世俗想像:臺灣的藝術與現代性討論會(發表論文),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北, 臺灣
2000
講座
「發光的城市─電子章魚和影像水母」展覽發展及新對話視域, 北縣國際科技藝術展「科技時代的藝術教育」研習講座, 新北, 臺灣
2000
展覽
2000 北縣國際科技藝術展─發光的城市, 板橋火車站, 新北, 臺灣
2000
講座
當代藝術的疏離與對話, 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研究所, 臺南, 臺灣
2000
講座
當代藝術的疏離與對話, 財團法人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
1999
展覽
新台灣「狼」─顧世勇個展,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北, 臺灣
1998
展覽
第二屆 藝術家駐校計劃,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1997
展覽
第一屆 藝術家駐校計劃,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1997
展覽
藝術列車進校園, 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北, 臺灣
2010
論文
曾雍甯繪畫中流變的圖像』
2010
論文
繪畫作為身體,色彩成為器官—曾雍甯的亞熱帶風景
2010
論文
不肯停歇的故事—黃海昌的藝術敘說力量
2010
論文
一九八○年代:身體暴動 —日常景觀革命前夕的媒體、藝術與社會裝置
2010
論文
傾聽記憶蹤跡的創作裝置—跨文化的旅人洪素珍
2010
論文
從地理反觀到歷史回視—「繞境」作為當代藝術的空間命名策略
2010
論文
死亡場景中的身體影像—陳界仁的創作力場
2010
論文
2010
論文
2010
論文
2009
論文
2008
論文
2007
論文
2007
論文
2007
論文
2006
論文
2006
論文
2005
論文
2005
論文
2004
論文
2004
論文
2004
論文
2001
論文
2000
論文
2000
論文
2000
論文
2000
論文
2000
論文
2000
論文
2000
論文
1999
論文
1999
論文
1999
論文
1996
論文
1993
論文
1993
論文
1993
論文
1992
論文
1992
論文
1992
論文
1992
論文
1992
論文
1992
論文
1992
論文
1991
論文
1991
論文
1991
論文
1990
論文
1988
論文
1988
論文
2014
論文
替身:我如何成為臺灣獨立策展人
2012
文章
當空間成為事件—臺灣,1980年代現代性部署
2012
文章
何謂策展?這是誰的展覽—從策展空間重新思考臺灣現代性歷程的可能
2012
文章
「回敬存在,從公眾面前消隱:謝德慶的生命作品」,行為表演轉向與當代藝術專題
2008
文章
「冷感性:非日常」(第二版)
2007
文章
2011
文章
圖像與影像之間的特殊句法—陳奇相的原相之旅
2011
文章
誰是發言主體—吳瑪悧訪談紀要
2011
文章
森羅萬象 如如本性—楊元太的藝術之路
2011
文章
嚮往光之所在—侯玉書的繪畫性
2011
文章
影像的盛宴—全球鏈結的日常網絡
2011
文章
飛翔的引力線—黃翊訪談
2011
文章
當下時間的潛在時刻—邱梁城非語言性的自然轉譯
2008
文章
「冷感性:非日常」(第二版)
2007
文章
2010
文章
曾雍甯繪畫中流變的「圖像」
2010
文章
繪畫作為身體,色彩成為器官—曾雍甯的亞熱帶風景
2010
文章
不肯停歇的故事—黃海昌的藝術敘說力量
2010
文章
一九八○年代:身體暴動 —日常景觀革命前夕的媒體、藝術與社會裝置
2010
文章
傾聽記憶蹤跡的創作裝置—跨文化的旅人洪素珍
2010
文章
從地理反觀到歷史回視—「繞境」作為當代藝術的空間命名策略
2010
文章
死亡場景中的身體影像—陳界仁的創作力場
2007
文章
冷感性 Cool sensibility
2009
文章
陳順築的影像裝置—從2009「記憶的距離」系列談起
2009
文章
納西瑟斯的水中世界—論侯怡亭的「影像/嬉戲」
2009
文章
通向潛在歷史的新論述空間—「原鄉與現代─臺灣戰後建築文件展」觀後感
2009
文章
柏格森:直覺比理智來得深奧—從池農深繪畫與版畫創作談起
2009
文章
一種批判技藝的實踐—從「後歷史」的自由到「自由-術」展
2008
文章
一說即不是:恍視、錯認、語言拋錨
2007
文章
冷感性 Cool sensibility
2007
論文
華麗的虛無─蘇孟鴻個展《開到荼靡之浮光掠影》
2006
論文
策展思索 傅柯的「自我技術」與「空場」的主體論域
2006
論文
空場─策展論述
2006
論文
虛擬未來的冰冷幻覺─王俊傑的影像之流
2005
論文
意念成「真」─快感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5年大展
2008
論文
「冷感性:非日常」(第二版)
2007
論文
2007
文章
冷感性—當代藝術的語境
2007
文章
X世代的歷史土地能量場
2007
文章
觀看之眼—吳季璁
2007
文章
感性構想:於不可見之處相遇 複音─李明維、謝素梅雙個展
2007
文章
奇幻形象的詩空間
2007
文章
這裡就是世界,現在成為永恆 從《假動作》到《假動作2》
2004
論文
失語─CO4臺灣前衛文件展策展論述
2007
論文
冷感性 Cool sensibility
2007
文章
華麗的虛無─蘇孟鴻個展《開到荼靡之浮光掠影》
2006
文章
策展思索 傅柯的「自我技術」與「空場」的主體論域
2006
文章
空場─策展論述
2006
文章
虛擬未來的冰冷幻覺─王俊傑的影像之流
2005
文章
意念成「真」─快感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25年大展
2004
文章
當代影像的感知模式─逸脫的影像知覺
2001
書籍
劉中興 有人在家嗎
2004
文章
失語─CO4臺灣前衛文件展策展論述
2000
論文
覆蓋以及顯露—紀嘉華藝術的時空通道
2000
論文
種子培育「三屆」而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藝術家駐校計劃」
2000
論文
科技魔力─網絡城市的多維變奏
2000
論文
HYPERLINK "mailto:無國界藝術@衛星通訊─臺北縣" 無國界藝術@衛星通訊─臺北縣「發光的城市」國際科技藝術展
2000
論文
發光城市浮游─不斷變異的主體面貌
2000
論文
眺望發光的城市─虛擬世界的形象邊界
2000
論文
失速狂喜─電子章魚和影像水母
2004
論文
當代影像的感知模式─逸脫的影像知覺
2001
文章
劉中興 有人在家嗎
2000
文章
從發光異形到城市浮游—變形身體中的意識與意志
1999
書籍
藝術的特有療效
2000
文章
覆蓋以及顯露—紀嘉華藝術的時空通道
2000
文章
種子培育「三屆」而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藝術家駐校計劃」
2000
文章
科技魔力─網絡城市的多維變奏
2000
文章
HYPERLINK "mailto:無國界藝術@衛星通訊─臺北縣" 無國界藝術@衛星通訊─臺北縣「發光的城市」國際科技藝術展
2000
文章
發光城市浮游─不斷變異的主體面貌
2000
文章
眺望發光的城市─虛擬世界的形象邊界
2000
文章
失速狂喜─電子章魚和影像水母
1993
論文
回歸原點—思考臺灣陶與臺灣現象
1993
論文
從藝術到醫療:訪臺北師院陸雅青
1993
論文
一生傳奇─余承堯安逝故鄉
1993
論文
我們擁有什麼樣的美術館?─從美術館典藏看臺灣美術的呈現面貌
1992
論文
梅丁衍的批判與辨證—永遠的「異鄉人」
1992
論文
大美無言—楊元太的自然關照
1992
論文
荒謬與弔詭的再現—陳愷璜
1992
論文
黃宏德—繪畫是作者的精神遺跡
1992
論文
虛靈的心象—王攀元
1992
論文
徵婚啟示錄—陳玉慧
1992
論文
影像是生命的真實剎那—劉振祥
1991
論文
檢驗藝術觀念下的政治介入─從張永村、席慕蓉事件談起
1991
論文
在傳統與現代的座標上—看臺北書法聯展
1991
論文
冰雪有懷無物累,河山可游是風清—余承堯先生素描
1990
論文
虛空之中萬有的雕塑─訪談趙法朗印象記
1988
論文
雄獅新人獎得主魯宓專訪
1988
論文
寧靜和生命的享有者─訪陳正勳陶藝工作室
2000
論文
從發光異形到城市浮游—變形身體中的意識與意志
1999
文章
藝術的特有療效
1998
文章
樂只天籟 中空場域醞釀的極致張力
1993
文章
回歸原點—思考臺灣陶與臺灣現象
1993
文章
從藝術到醫療:訪臺北師院陸雅青
1993
文章
一生傳奇─余承堯安逝故鄉
1993
文章
我們擁有什麼樣的美術館?─從美術館典藏看臺灣美術的呈現面貌
1992
文章
梅丁衍的批判與辨證—永遠的「異鄉人」
1992
文章
大美無言—楊元太的自然關照
1992
文章
荒謬與弔詭的再現—陳愷璜
1992
文章
黃宏德—繪畫是作者的精神遺跡
1992
文章
虛靈的心象—王攀元
1992
文章
徵婚啟示錄—陳玉慧
1992
文章
影像是生命的真實剎那—劉振祥
1991
文章
檢驗藝術觀念下的政治介入─從張永村、席慕蓉事件談起
1991
文章
在傳統與現代的座標上—看臺北書法聯展
1991
文章
冰雪有懷無物累,河山可游是風清—余承堯先生素描
1990
文章
虛空之中萬有的雕塑─訪談趙法朗印象記
1988
文章
雄獅新人獎得主魯宓專訪
1988
文章
寧靜和生命的享有者─訪陳正勳陶藝工作室
2010
入圍
第35屆金鼎獎專題報導獎, 臺北, 臺灣
2006
策展專案補助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策展專案補助, 臺北, 臺灣
1986
小說組第三名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學院「行列獎」, 臺北,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