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11線太平洋的日出
0/0
2015
台11線太平洋的日出
藝術家
拉黑子・達立夫
1962年出生於花蓮Makota’ay港口部落,現仍居住於花東海岸專職創作。

二十多年來,不斷地反省和探索自己的思緒,沉澱與累積創作能量。作品多蘊含海洋文化特質與部落傳統精神,從採集神話故事、口述歷史和舊部落遺跡開始,重新學習部落的智慧,多次帶領部落族人參與國內外的藝術展出及公共藝術創作的發表。

他無數次行走於海岸,撿拾充滿生命和記憶的自然材質,與海岸邊隨處可見的現代過剩產物作為材料,以淬練後的雕塑線條和精準的語彙,傳達對全球化課題的環境思維辯證,探討族群結構瓦解及大社會變遷的現狀。拉黑子透過自身的行為及藝術創作,引發觀者的自我省思,一路走來,他已從文化詮釋的社會性批判、思索、重省、再現等可能,邁向對藝術本質純粹性的探索。

並於2000年獲亞洲文化協會(ACC)獎助前往美國紐約進修學習當代藝術,2014年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將他列為海洋文化之代表藝術家。重要作品包括,從源頭感受存在的《現代集會所》(1993)和《末始》(1999);深切關注如何重新凝聚部落意識的《歸零》(2000);代表部落精神與傳統祭祀儀式力量的《站立之舞》(2005);在空間的輕盈及時間的速度上探討微弱,卻具生命力量的《殘》(2007)。近十年來拉黑子陸續提出與海洋、島嶼有著密切關連的計畫,不只延續了他長年關注的族群文化議題,亦擴及更將環境生態的問題含括進來,包括在藝術創作上的代表計畫為「颱風計畫」(2008-2013)、「五十步的空間」(2013-2018)、「海 美/沒 館」(2018-2020)。等,同時透過出版著有〈混濁〉(2006)、〈旅行在50步的空間〉(2019)等書,紀錄所觀察到的文化環境變遷,及他站立在如此特殊文化時空角色上的哲學思辨。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海美沒館系列
裝置藝術 / 2019
海的記憶系列
雕塑藝術 / 2016
旅行
雕塑藝術 / 2015
裝置藝術 / 2015
守護者
雕塑藝術 / 2015
影子
雕塑藝術 / 2015
雕塑藝術 / 2015
牆II
裝置藝術 / 2015
只剩五十步
裝置藝術 / 2015
台11線太平洋的精靈
雕塑藝術 / 2015
被遺忘的面像II
雕塑藝術 / 2015
被遺忘的面像I
雕塑藝術 / 2015
Limo o tan 珍惜
裝置藝術 / 2014
Mafolaw 遷徙遠征
裝置藝術 / 2014
颱風行動計畫
裝置藝術 / 2010
流動
裝置藝術 / 2007
Awa ko ngta Awa ko toras 無近・無盡頭
裝置藝術 / 2007
探索更多作品
飛行的肉塊I
江宜瑾 / 2015
卸下妝扮
余連春 / 2015
忘樂
李光裕 / 2015
甜甜圈
李明學 / 2015
減速
李蕢至 / 2015
弱音05
林育正 / 2015
鷹與鴿
邱承宏 / 2015
島語
胡棟民 / 2015
反(一ㄥˋ)派系列
梁任宏 / 2015
樂活
陳彥伯 / 2015
陳淑強 / 2015
吞噬之際
曾上杰 / 2015
美力拜拜ㄧ變形金剛
游孟書 / 2015
卵翼
黃莛㭹 / 2015
交織複構
楊上峰 / 2015
鞋13號
楊北辰 / 2015
腦內衝突
董旻晋(董明晋) / 2015
紐澤西護欄
廖昭豪 / 2015
死亡是一場在靈魂與塵土之間的對話
劉文瑄 / 2015
穿梭神木之間
劉柏村 / 2015
空山雨夜
劉鎮洲 / 2015
心靈聚焦
樊烱烈 / 2015
否則
蔡志賢(小雨) / 2015
經驗生成室-摩登地獄
蕭其珩 / 2015
自刻像082
賴永興 / 2015
有骨有幹,我們都是了不起的麵包
羅聿綺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