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聖天君
0/0
2018
刑聖天君
藝術家
張般源
藝術家張般源,生於1991年,目前居住與創作於台北台灣。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與人文研究(實踐導向研究)博士。2016年於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張般源的藝術創作與研究主要關注於身體,體形意象(body image) 的載體,在科技與人文之間的纏繞關係。尤其聚焦於在西方版圖下的「曾經的他者」( 被建構的現代經驗與身分認同)的身分生產邏輯在後人類語境中的可能。透過創作( 繪畫、複合媒材裝置、書寫性作品與雕
塑) 作為研究此關係中的提問與探詢進而產生相關文本上的分析、研究與假設性的推論,並再次回歸於創作本身作為其藝術實踐。

整體創作的脈絡由對文化身分的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 的關注,因於2016-2018 在服役時期的救護經驗,轉向有關於更本質的生命思考上有關去認同化(dis-identification) 的關注 (2019 至今持續;關於後人類中的多重觀看與「人」的非中心位移)。確切地說,是對當前「擬人化發展」與影像資訊經驗盛產( 敘述的生產與意義的賦予) 的時空中所隱含的「殖性」(coloniality) 探討,關於體形意象的液態性(liquidity)、身體的脆弱性(fragility)、自我 (the self) 與「科技他者」( 並非強調數位性,而是強調其共享的特性) 所共構下的非敘述感性想像,一種關於「非人之人」(non-Human human) 的想像探索。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關於我們
裝置藝術 / 2019
形成
雕塑藝術 / 2019
阿斯克勒批厄斯的解剖學
裝置藝術 / 2019
薛西佛斯
新媒體藝術 / 2019
願我們的信仰可被科學訴說
裝置藝術 / 2018
AUM
雕塑藝術 / 2018
祝福
雕塑藝術 / 2018
盼夢覺者
雕塑藝術 / 2018
墜落
雕塑藝術 / 2017
曾經相信的信仰
雕塑藝術 / 2017
轉經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雕塑藝術 / 2016
四相
裝置藝術 / 2016
探索更多作品
與祂 01
吳聯吟 / 2018
標記自然 X12
李蕢至 / 2018
胼胝日記
黃至正 / 2018
喔 可愛的 樸拙的 你
劉文瑄 / 2018
生活劇場-父親
蔡佩儒 / 2018
自由路16巷35號
羅聿綺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