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石頭
0/0
2021
Sulfur powder, pencil on paper, light clay, ready-made sulfide (rubber skin, tires, sealing strip, foam thread, etc.),raw rubber, iron wire, wire, computer embroidery on towel, dig
在我的想像裡,當時上山與下山的路徑是無限,何處皆路、何處非路,路與非路的差異並非那麼巨大。要巡守,便是前往,從聲音、氣味、 花火、直覺、和身體,尋找蛛絲馬跡。或者在下山後,沿著氣味搜查。 假如,你們也需要生產記憶,有什麼會留下呢?我最先想到的,會是一首跟挑硫有關的歌曲與舞蹈,歌詞中,必定有著Marenasberg的意義,並隨著時間政權更迭不斷改變。

記憶歷史就像⼀座⾝體健⾝房。延續作品《未曾來得及記憶的地⽅》所提出的嘗試修補集體記憶的奇想:「我們唯有透過『⽂本健⾝』,從⾝體(content)到⾝體(body),作為中介過去與未來、 此⽅與彼⽅、真實與虛構的⼀種認識⽅法。」,此次的⽂本健⾝,將以台灣的採硫磺史為題,從現有的歷史文本中挖掘個人的身體感。《燃燒的⽯頭》以硫磺⽯的古英⽂命名,暗喻那些藏在故事當中, 缺乏的理解與書寫。那些尚未成為⾓⾊的⾓⾊們,緩緩挪移⾝體、暗地燃燒、⾏動,對於地⽅的失憶,將成為創造新記憶的打火⽯,通過更新聆聽、看、唱、嗅、觸摸、扮演、調製、想像……,移動歷史(過去,集體的過去)之於個⼈間的關係,對在場⾝體的開放,延展集體的⾝體想像,共同推演其中主體的⾝體經驗,最終解放既定歷史觀點與事物現有的狀態,迸出些許火花。

本次計畫將以空間裝置暨現場演出的方式,透過身體及視角反轉重新回憶北台灣硫磺採集的歷史。通過爬梳淡新檔案、《裨海記遊》、《熱蘭遮城日誌》等檔案文本中所呈現的官方視角、英雄式遊歷與採硫過程及足跡進行並置,召喚遺落在大歷史中的個人身體感,探討「歷史敘事」如何透過「詮釋」以及「書寫視角的框景」下,使多樣面貌的個體記憶在歷史文本中消失,進一步思考個人身體與治理之邊界。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燃燒的 石頭: 熱檔案
錄像藝術 其他 / 2021
基本需求紀念日
裝置藝術 / 2018
蘋果,愛麗絲,表⾯,抵達,( 我們 )是,陽極,角度,⽭盾,救護⾞,任何⼈,暫時終⽌,任何時候,喚醒,附加物,疼痛,腳踝,建築學
裝置藝術 / 2018
繁星散步
裝置藝術 / 2018
命名的轉圜
裝置藝術 / 2018
地樹
裝置藝術 / 2017
重新取樣
裝置藝術 / 2017
未曾來得及記憶的地⽅
裝置藝術 / 2016
一天
裝置藝術 / 2015
致錯過的人
裝置藝術 / 2014
致現居者
裝置藝術 / 2014
致陌生人
裝置藝術 / 2014
致那家人
裝置藝術 / 2014
幾種等待的方式
裝置藝術 / 2014
聲音與噪音
裝置藝術 / 2014
觀看的疑惑
裝置藝術 / 2012
時間的重量
行為藝術 / 2011
明天
裝置藝術 / 2011
日常良品
行為藝術 / 2011
探索更多作品
禮服 (豐田玉庭院為靈感)
江凱群 / 2021
An Artist Talk (ACAW Online)
何采柔 / 2021
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吳其育 / 2021
陸浮
林盈潔 / 2021
Metaland
林晏竹 / 2021
光電獸 #20 - XXXX
姚仲涵 / 2021
園區/生活・家屋/蝸牛
張恩滿 / 2021
美麗函數色彩
陳怡潔 / 2021
家庭數位垃圾
陳冠穎 / 2021
獻上
傅浩軒 / 2021
環世界
黃至正 / 2021
You are here, Somewhere
趙書榕 / 2021
在海拔2000公尺震動
蔡咅璟 / 2021
打出一面陰影
賴志盛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