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關於資料庫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報導評論
聯絡我們
人物
藝術家
策展人/藝評
藝術分類
關鍵字
登入
中
登入
中
關於
關於資料庫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報導評論
聯絡我們
人物
藝術家
策展人/藝評
藝術分類
關鍵字
搜尋
SEARCH
首頁
藝術家
張般源
張般源
出生年
1991
出生地
2016
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 碩士
2014
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 學士
藝術家張般源,生於1991年,目前居住與創作於台北台灣。目前也同時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與人文研究博士候選人。2016年於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取得藝術碩士。2014年於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取得藝術學士。主要以多元媒材作為創作手法,諸如雕塑、裝置、繪畫、數位影像等。創作與研究主要關注於『身體』的角色在後人類語境中是如何被觀看與配置。『身體』在這個語境中,並不只是基於物質或解剖學的面向。它的概念較為偏向被應用於與文化、環境、科技、身份、他者與模空範疇之間的交互/連貫/纏繞關係中的化身。張般源的藝術實踐源自於他的個人生命經驗(例如以救護員在消防隊中服役的經驗)與台灣人具有殖民歷史身份的背景。他的創作脈絡起始於探討西方或殖民者霸權對文化知識與身份的配置與形塑、在後殖民文化霸權下對『人』的觀點與準則進行反思到經由科技的加速演化與繁榮下,『人』與科技他者之間的正向共存、相互依賴、共想與共生,進行對當今『身體』在此背景下的圖像、形體、網絡、傳統神話的體現(道家或民間信仰)的描繪、形塑的想像。他的創作主張了一種『成為脆弱性』的哲學觀念,其源自於道家對人與自然、他者的平衡與共生—從屍體成為諸多屍體。
more +
13
作品
32
展覽
1
出版
作品選集
more +
關於我們
裝置藝術 / 2019
形成
雕塑藝術 / 2019
阿斯克勒批厄斯的解剖學
裝置藝術 / 2019
薛西佛斯
新媒體藝術 / 2019
刑聖天君
雕塑藝術 / 2018
願我們的信仰可被科學訴說
裝置藝術 / 2018
AUM
雕塑藝術 / 2018
祝福
雕塑藝術 / 2018
盼夢覺者
雕塑藝術 / 2018
墜落
雕塑藝術 / 2017
曾經相信的信仰
雕塑藝術 / 2017
轉經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雕塑藝術 / 2016
四相
裝置藝術 / 2016
個展
聯展
出版
獲獎
2024
圖 t u 三部曲
窯座 Yáo, 臺中, 臺灣
2019
自我、人與機械及其殘餘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7
來自帝國冥想的遺產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M01 世貿中心, 臺北, 臺灣
2016
繼承的耳語
RAUM Gallery, 倫敦, 英國
2016
來自彼岸
Puctum Gallery, 倫敦, 英國
2015
虛實辯證
日帝藝術中心, 臺北, 臺灣
2014
桃花源後
青田十六, 臺北, 臺灣
2013
無盡
My sweetie pie café, 臺北, 臺灣
2023
左手沾個洋墨水
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高雄, 臺灣
2022
Flame TP 錄像藝術博覽會
和逸台北忠孝館(水谷藝術展區), 臺北, 臺灣
2022
HEMLINGBY2
鯉魚藝廊, 臺中, 臺灣
2022
身體的身體
彰化縣立美術館, 彰化, 臺灣
2022
多重副本:可讀取的複數存在景觀
臺南市美術館, 臺南, 臺灣
2021
霹靂卡霹靂拉拉
蘆筍工作室, 臺北, 臺灣
2019
RCA Work In Progress Show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倫敦, 英國
2018
人的境況
郭木生文教基金會, 臺北, 臺灣
2016
未來島嶼計畫
薩奇美術館, 倫敦, 英國
2016
Chelsea Summer Show
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 倫敦, 英國
2016
福爾摩沙藝術博覽會
臺北寒舍酒店, 臺北, 臺灣
2016
Chelsea MA Interim Show
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 倫敦, 英國
2016
Young Art Taipei
喜來登大飯店, 臺北, 臺灣
2016
Liminal States
The Gallery on the Corner, 倫敦, 英國
2015
Fly By The Seat of Your Pantsuit
Triangle Space, 倫敦, 英國
2015
FarQueen party 藝術計劃
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 倫敦, 英國
2015
混種之島—科隆藝術博覽會
Koelnmesse Hall, 科隆, 德國
2015
台中藝術博覽會
日月千禧酒店, 臺中, 臺灣
2015
Young Art Taipei
喜來登大飯店, 臺北, 臺灣
2014
深望稜線
華山創意園區, 臺北, 臺灣
2014
游移—堤頂藝術之星計劃
IBT工業銀行, 臺北, 臺灣
2013
餘燼與花火
一票人票畫空間, 臺北, 臺灣
2014
2013
2019
自我、人與機械及其殘餘:短論我們身處當前世界與這三者緊密又纏繞 畛域中的位置
2017
入選
2017文化部新人推薦特區, 臺北, 臺灣
評論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