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
0/0
2016
四相
藝術家
張般源
藝術家張般源,生於1991年,目前居住與創作於台北台灣。目前也同時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與人文研究博士候選人。2016年於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取得藝術碩士。2014年於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取得藝術學士。主要以多元媒材作為創作手法,諸如雕塑、裝置、繪畫、數位影像等。創作與研究主要關注於『身體』的角色在後人類語境中是如何被觀看與配置。『身體』在這個語境中,並不只是基於物質或解剖學的面向。它的概念較為偏向被應用於與文化、環境、科技、身份、他者與模空範疇之間的交互/連貫/纏繞關係中的化身。張般源的藝術實踐源自於他的個人生命經驗(例如以救護員在消防隊中服役的經驗)與台灣人具有殖民歷史身份的背景。他的創作脈絡起始於探討西方或殖民者霸權對文化知識與身份的配置與形塑、在後殖民文化霸權下對『人』的觀點與準則進行反思到經由科技的加速演化與繁榮下,『人』與科技他者之間的正向共存、相互依賴、共想與共生,進行對當今『身體』在此背景下的圖像、形體、網絡、傳統神話的體現(道家或民間信仰)的描繪、形塑的想像。他的創作主張了一種『成為脆弱性』的哲學觀念,其源自於道家對人與自然、他者的平衡與共生—從屍體成為諸多屍體。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刑聖天君
雕塑藝術 / 2018
祝福
雕塑藝術 / 2018
關於我們
裝置藝術 / 2019
轉經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雕塑藝術 / 2016
薛西佛斯
新媒體藝術 / 2019
形成
雕塑藝術 / 2019
願我們的信仰可被科學訴說
裝置藝術 / 2018
盼夢覺者
雕塑藝術 / 2018
墜落
雕塑藝術 / 2017
AUM
雕塑藝術 / 2018
曾經相信的信仰
雕塑藝術 / 2017
阿斯克勒批厄斯的解剖學
裝置藝術 / 2019
作品選集
Family Album
常陵 / 2016
告別語言
林宏信 / 2016
278 rectangles
許家維 / 2016
貨車箱(空白)
林猷柔 / 2016
建功神社
石晉華 / 2016
腳邊的障礙物-III
吳梓寧 / 2016
裝飾過剩的餘燼-I
丁建中 / 2016
平行的世界- 畫內音 2
吳美琪 / 2016
貨車箱DH-4827
戴翰泓 / 2016
黃韶瑩 / 2016
Simulate
潘娉玉 / 2016
顧上翎 / 2016
雙柱頂車機
賴志盛 / 2016
平行的世界- 畫內音 4
陳淑貞 / 2016
Memory No.19
胡棟民 / 2016
Alone with you
蔡孟閶 / 2016
Wonder
黃盟欽 / 2016
Bring me your love
楊明迭 / 2016
海的記憶系列
賴珮瑜 / 2016
困囿 n°3
劉千瑋 / 2016
碎解的時態-I
鄧博仁 / 2016
城市
李重重 / 2016
Urban Myth No.10
牛俊強 / 2016
裝飾過剩的餘燼-II
陳志建 / 2016
四相
邱梁城 / 2016
臺灣窗景詩
致穎 / 2016
身體的對比
陳水財 / 2016
轉經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曾怡馨 / 2016
平行的世界- 畫外音 1
田名璋 / 2016
Second Life:棲息地
丁麗萍 / 2016
誰的風景
黃逸民 / 2016
平行的世界- 畫內音 1
賴易志 / 2016
B1
周孟曄 / 2016
平行的世界- 畫內音 3
侯鵬暉 / 2016
平行的世界
楊雅淳 / 2016
美味之後
陳冠彰 / 2016
普魯斯特時光
楊元太(本名楊國雄) / 2016
寵物情慾研究計畫
陳萬仁 / 2016
腳邊的障礙物-II
吳宜曄 / 2016
沙灘桶
李家祥 / 2016
海豚性樂園
湯皇珍 / 2016
油浸式變壓器
吳妍儀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