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盛
  • 出生年

    1971

  • 出生地

    臺灣臺北

2003國立臺南藝術學院 造形藝術研究所 碩士
1996國立藝術學院 美術學系 學士
1971年出生於台灣台北,目前生活與工作於台灣台北。

賴志盛在空間或風景中進行細膩的干預性藝術實踐——繃緊的線索,收集水珠的小孔,或是破牆而出的樹木等。其創作以裝置及雕塑等多種媒介探索了張力、日常生活及個人經驗。賴志盛關注細節, 常在特定空間的不同元素之間創造新關係,直接與觀眾的身體及存在感知相溝通,作品帶有一種輕鬆、富有玩樂意味的極少主義傾向。在1990年代,賴志盛是觀念藝術團體「國家氧」成員之一;他在事業早期於台北周邊地區廢棄建築中展出的作品往往與看似無效的勞作實踐有關。其作品因此特定創作語境而帶有一系列顯著的特點:富有環境或空間親近性,帶有強烈拓展性,也帶有一種與觀眾好奇心直接對話的抒情細膩感。

賴志盛感興趣於自反性概念,以及這概念在觀念藝術傳統中的應用,他以此思考為基礎進行的創作往往對作品自身的「人造屬性」或荒誕屬性保有強烈意識。他有意識地創造帶有場域特定屬性的非典型日常現實。在關注荒誕或非典型現實之時,藝術家仔細探索微觀感知經驗。賴志盛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常引用其長達十三年的磚瓦匠職業經驗,以此為基礎探討勞作及消費主題。藝術家致力進行藝術實踐時去除自我表達的痕跡,甚至將表達的責任轉嫁於觀眾或布展技術人員身上。

以參加了第二屆大台北藝術當代藝術雙年展的《浮洲》(2018)為例:這一件作品在空間各處布滿了 鋼絲線,以干預手段填滿了空間,卻又讓空間的空蕩屬性愈發顯著。如地面一般帶有亮灰色的平板錨定了多個鋼索,而觀眾也可在這高於展廳地面的位面上行走,與作品之間發生空間關係。曾展出於倫敦海沃美術館的早期作品《原寸素描》(2012)則直接在建築空間上以單一線條「繪制」建築本身——精細地勾勒出建築輪廓的線性形式幾乎是不可見的。這種素描或繪畫行動仰仗於身體勞動,不僅指向了徒勞,更直接將現實的情景納入我們的觀看之中。

賴志盛在《邊境》(2013)等作品中進一步發展了其干預性實踐。此作品曾參加2015年的里昂雙年展以及2016年的愛知三年展;觀眾必須沿著展覽空間牆面的狹長通路行走,而在展廳地面上展示的,則是一系列布展技術人員遺留在展覽中的廢棄材料。觀眾在此作品中陷入了觀察者及被觀察者的雙重身份,並因展場中的廢料、自身在高危梯階上的身體狀況,以及這兩種條件的反差對比而開展思考。空間感與扭曲感也在《 這 》(2015) 中有所體現:作品將展覽空間的天花板拉低至觀者頭頂,因此觀者必須在一個昏暗卻又帶有奇異光芒的洞穴式空間中探索。

總的來說,賴志盛的作品促使我們關注周遭環境、關注我們做出的諸多努力,並促使我們在探索語境時關注空間及當下的獨特屬性。通過深邃而細密的干預性、轉變式藝術實踐,賴志盛指向了宏大意識與行為影響的對應關係,展現了深邃或極少之物的重量及價值。

賴志盛頻繁於全球舉辦展覽,曾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20)、霧島之森美術館,鹿兒島(2019)、觀察社,廣州(2018)、誠品畫廊,台北(2017)等機構舉辦個展,曾參加愛知三年展(2016)、里昂雙年展(2015)、OCAT當代藝術中心,深圳(2014)及海沃美術館,倫敦(2012)等機構的大型展覽。
87作品
84展覽
0出版
作品選集 more +
2B205
裝置藝術 / 2023
動靜
裝置藝術 / 2023
恍恍
錄像藝術 / 2023
欄杆上的磚塊
裝置藝術 / 2023
我在空間裡放了一隻蚊子
其他 / 2023
豌豆公主
裝置藝術 / 2023
樑上的磚塊
雕塑藝術 / 2023
磚橘 20230517
裝置藝術 其他 / 2023
橘 20230201
繪畫藝術 / 2023
藍 20230116
繪畫藝術 / 2023
顏料罐 Titan Buff / Cobalt Blue
其他 / 2023
某個早晨
其他 / 2023
無人風景
繪畫藝術 / 2023
畫一條半透明的接縫
其他 / 2023
餘日
錄像藝術 / 2023
多餘
其他 / 2022
臨時
其他 / 2022
退後一些
其他 / 2022
留在後面
其他 / 2022
顏料罐_嘉義
其他 / 2022
日光浴
裝置藝術 / 2022
打出一面陰影
其他 / 2021
邊境_TC2
裝置藝術 / 2021
接近
裝置藝術 / 2020
清風徐來
裝置藝術 / 2020
繞梁
裝置藝術 / 2020
一角_2020
裝置藝術 / 2020
簡介
裝置藝術 / 2020
向一堵牆學習
裝置藝術 / 2020
垂直II
裝置藝術 / 2019
逗留
裝置藝術 / 2019
靜物畫
裝置藝術 繪畫藝術 / 2019
橘色_霧島冬天
裝置藝術 繪畫藝術 其他 / 2019
某個角落
裝置藝術 / 2019
生息
裝置藝術 / 2019
逗留
裝置藝術 / 2019
靜物畫
裝置藝術 / 2019
川堂
其他 / 2019
穗花橋上看風景
裝置藝術 / 2018
穗花橋
裝置藝術 / 2018
在牆上種一棵樹
裝置藝術 / 2018
一頁
裝置藝術 / 2017
白色畫作
裝置藝術 / 2017
即刻之前
裝置藝術 / 2017
筆記
裝置藝術 / 2017
膠帶、補土與漆
裝置藝術 / 2017
邊境_Aichi
裝置藝術 / 2016
草圖:門_南京
裝置藝術 / 2016
約莫鑽壞了六次
裝置藝術 / 2016
把碎屑堆在陰影裡
裝置藝術 / 2016
作品測試中
裝置藝術 / 2016
兩幅白色畫作
裝置藝術 / 2015
裝置藝術 / 2015
這次,我是來找你的
裝置藝術 / 2015
無題之後
裝置藝術 / 2015
間隔
裝置藝術 / 2015
邊境_Lyon
裝置藝術 / 2015
Artwork
裝置藝術 / 2014
Border_SZ
裝置藝術 / 2014
即刻
錄像藝術 / 2013
No Ifs
裝置藝術 / 2013
Nearby Scenery
裝置藝術 / 2013
Incomplete Drawing
裝置藝術 / 2013
Drawing Instant
繪畫藝術 / 2013
Border_KD
裝置藝術 / 2013
Border
裝置藝術 / 2013
Drawing Paper
繪畫藝術 / 2012
不遠處I, II
錄像藝術 / 2011
作為一種例外於現實的狀態
裝置藝術 / 2011
天空裡的彩虹 I, II
攝影藝術 / 2011
原寸素描
裝置藝術 / 2011
天空裡的現實II
錄像藝術 / 2009
未明
錄像藝術 / 2009
兜風
錄像藝術 / 2008
生活裡的闇影
錄像藝術 / 2005
天空裡的現實
行為藝術 / 2004
斷崖前生存
行為藝術 / 2002
圈圍
裝置藝術 / 2002
Arther
裝置藝術 / 2002
行為藝術 / 2001
六米立方
裝置藝術 / 2001
飛在八立方米的十二公斤粉末
行為藝術 / 2000
表明
裝置藝術 / 2000
行為藝術 / 1999
水平
裝置藝術 / 1999
對切
裝置藝術 / 1996
垂直
裝置藝術 / 1996
2020
接近
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20
繞梁
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9
Besides
霧島之森美術館, 鹿兒島, 日本
2019
靜物畫
槩藝術, 臺北, 臺灣
2018
穗花橋
觀察社, 廣州, 中國
2017
狗狼時刻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5
就在
就在藝術空間, 臺北, 臺灣
2015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5
Room1734
西帖國際藝術村, 巴黎, 法國
2013
賴志盛:即刻
Project One, 香港
2013
即刻
伊通公園, 臺北, 臺灣
2011
作為一種例外於現實的狀態-賴志盛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05
關於一些日子、一些事與一些人
伊通公園, 臺北, 臺灣
2004
天空裡的現實
自宅, 臺北, 臺灣
2001
關於生活與創作間的一種作用
文賢油漆行, 臺南, 臺灣
2024
空地
立方計劃空間, 臺北, 臺灣
2024
川堂
台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 臺灣
2023
It's a quiet thing
馬凌畫廊, 香港
2022
臨時
馬凌畫廊,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S01, 臺北, 臺灣
2022
日常取向—當我們為生活切片
台南市立美術館, 臺南, 臺灣
2022
2222
嘉義市立美術館, 嘉義, 臺灣
2021
RHE—水形
馬凌畫廊/ EMG HK Tin Wan Studio, 香港
2021
物・自・造・_
TKG+ Projects, 臺北, 臺灣
2021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
國立台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20
給火星人類學家
新北市藝文中心, 新北, 臺灣
2019
更健康,更簡單,更明智。
馬凌畫廊, 上海, 中國
2019
Close
弔詭畫廊, 臺南, 臺灣
2019
折紗
馬凌畫廊, 中環, 香港
2019
留白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9
這很簡單誰不會
花博爭艷館, 臺北, 臺灣
2018
第2屆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超日常」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臺北, 臺灣
2018
自成徑-台灣境派藝術
伊通公園, 臺北, 臺灣
2018
Video On the Phone
鳳甲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7
「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藝術節
蕭壠文化園區, 臺南, 臺灣
2016
如果沈默是你的旨意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6
第3屆愛知三年展「彩虹商隊驛站_創造者之旅」
愛知藝術文化中心、名古屋市美術館, 愛知、名古屋、豐橋、岡崎, 日本
2016
慢轉
竹師藝術空間, 新竹, 臺灣
2016
無題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6
NOTHING IS IMPOSSIBLE
NO SHOW MUSEUM, 北美巡迴, 美國
2016
烏托邦.異托邦
烏鎮國際當代藝術邀請展, 浙江烏鎮, 中國
2016
絲路國際—AMNUA國際計畫II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南京, 中國
2015
就在
就在藝術空間, 臺北, 臺灣
2015
第13屆里昂雙年展「現代生活」
里昂當代美術館, 里昂, 法國
2015
愛麗絲的兔子洞—真實生活:可理解與不可被理解的交纏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5
抽象在場-空間中的幾何向度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5
土尾世界-抵抗的轉喻與中華國家想像
Para Site 藝術空間, 香港
2014
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六年級生
國立台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14
第8屆深圳雕塑雙年展「我們從未參與」
OCT當代藝術中心, 深圳, 中國
2014
餘地檔案研究影展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4
NO SHOW MUSEUM
www.noshowmuseum.com
2014
青春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4
「台灣報到」2014台灣美術雙年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14
為自己做的藝術
耿畫廊, 臺北, 臺灣
2014
轉檔:一種數據圖像地理
國立台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13
形式的思維
移動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3
亞洲巡弋-物證
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3
素描·表達與限度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南京, 中國
2012
不可見:看不見的藝術1957-2012
海沃美術館, 倫敦, 英國
2011
第二屆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
四川, 中國
2011
2011材質物語-土
朱銘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0
微影像
乒乓藝術空間、文賢油漆行, 臺北、臺南, 臺灣
2009
抬頭一看,生活裡沒有任何美好的事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08
砍錯z
inFIDI space, 臺北, 臺灣
2006
零座標的疆界
牛棚藝術村、中文大學邵逸夫堂留足展覽廳, 香港
2006
零座標的疆界
南海藝廊、台灣文化總會、臺南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特區, 臺北、臺南, 臺灣
2005
每一次
南海藝廊, 臺北, 臺灣
2002
第一屆台灣前衛文件展
華山藝文中心, 臺北, 臺灣
2002
臺南雙年展
臺南市立藝術中心, 臺南, 臺灣
2001
米變─亞洲跨文化計畫
環境藝術館, 香港
2001
米變─亞洲跨文化計畫
望德堂婆仔屋(石頭公社的托管空間), 吉隆坡, 馬來西亞
2001
米變─亞洲跨文化計畫
新加坡電力站藝術家之家, 新加坡
2001
米變─亞洲跨文化計畫
竹圍工作室、華山藝文特區、嘉義鐵路倉庫, 臺北、嘉義, 臺灣
2001
米變─亞洲跨文化計畫
BASH大氣站藝術倉庫、街視藝空間, 北京、上海, 中國
2001
臺灣第一屆當代雕塑大展
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 臺灣
1999
國家氧作品發表I
八里廢棄民宅, 臺北, 臺灣
1999
國家氧作品發表II
新樂園, 臺北, 臺灣
1999
島嶼‧澎湖‧國家氧
澎湖群島, 臺灣
1996
交互作用.試驗
三芝廢棄廠房, 臺北, 臺灣
2023
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小世界」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23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
覓計畫, 臺北, 臺灣
2023
餘日
Oven Projects, 北京, 中國
2023
塵光折角
絕對空間, 臺南, 臺灣
2023
餘日
外子, 臺北, 臺灣
2022
日常取向—當我們為生活切片
台南市立美術館, 臺南, 臺灣
2014
巴黎, 法國
2019
霧島之森美術館
鹿兒島,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