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
吳建興
1987 年,生於臺灣,成長在南投埔里,現生活、工作於臺北。2011 年,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學院畢業,獲學士學位; 2017 年,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獲碩士學位。
我的作品主要呈現人生的體悟,由感性出發,理性思考,反應了對生活的見識,對這世界的好奇,透過身體與世界連繫的想像,用各種形式來反應現實。而這樣子展現的態度,縱然不斷地用言語試圖去包圍逼近,也很難等同,而藝術作品之所以有無比魅力在於他可以有無限的想像力,藝術作品是超過言語所能及的。
早期創作以平面繪畫為主,創作是做為一個表達個人情感、對周邊世界想像的媒介。從開始接觸到新媒材,發現創作中表達方法的擴張,但也面臨到了更大、更多的課題:除了媒材語言本身的掌握需要進入探索,在更多的選擇下,創作是否僅是選擇一種方法表述自己?更深的是創作的意義是什麼?創作和我自身的關係是什麼?
在我的作品中,我總是從日常生活中的物件特質出發,去進入一種屬於我個人的觀察,引發一種由個人經驗擴展開來的感性氣氛。對我而言,生活、記憶、物件就像一個整體的循環關係,我總是刻意去思考如何運用媒介的特質去傳達或者說出這種循環的特質,例如:影像的循環、空間的循環與物件的循環。最後去談論出再利用的可能性。創作的課題就來到了如何去呈顯,或者甚至進入,這個整體性的一個關係的系統,說出一些關於它持續發展或循環的狀態。
面對著當代藝術在今日體制中對應的關係,以及它在與當代社會互動上的強調。我開始思考的是:在一個以個體為出發的狀態下,創作又可以變成什麼?我面臨了去思考是否在創作中必須要抽離個人感受、個體性,運用不同於以往的思考方法與形式,來探討公眾的狀態或社會議題。這個出發 點開啟了我陸續作品的探索路線與轉折,也反過來成為我生活經驗的一部份,再循環進入我創作的方法裡。
在創作中與不同對象的溝通中,和與各種產業合作之下,發現更多產業的故事,我發掘的是個體如何在這個廣大的社會、和社會性界面中流動與轉變,讓這成為我創作的方法與角度,同時也是創作者這個主體性的重新置位。創作不僅是和大眾對話,同時也是自我學習,也讓我不斷思考,如何在藝術議題之下,找到個體產業的發聲權,讓這些產業也能再不同的領域被看見,被關注!
回應到當代的生活狀態,我總是思考著在高度現代的現下,現代意味著進步、是頭也不回的往前走。但在我的創作動機中,總是希望可以再去在當代性中,道說出一種回望過去與回望自身的懷舊。像是一種找回現在生活中被隱藏丟棄在看不到地方的舊事物。一種循環,一種回到原初,但卻又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