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高畫質錄像、彩色、立體聲音效
4分00秒循環播放
跨國資本主義在戰後所引發的新工業社會,也就是新的消費與服務業興起後,從傳統黑手和勞工階級的比較粗造的技術階級轉變為白領,不依照勞力,純粹以技術和專業取勝,也就是所謂的知識菁英來領導生產與服務。
在傳統的修車產業,技師靠著拜師學藝,不斷的重修車中學習經驗和巧技巧,並無真正知識上面的專業素養,在拆解組裝來真正瞭解車子的結構,經由一步步的修車經驗,讓自己更能處理所有車子上的問提,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發展正邁向高峰時,官方和民間對於修車技工開始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汽車學院應運而生,有系統培訓修車廠技術人員,我國政府規劃,技工需有文憑,但目前法律尚未有定案,不少業者和共計靜觀其變。
近幾年,市場上修車廠如雨后春筍,常見一條街道有三四間車廠,越來越多人投入這個行業造成競爭激烈,技工需有文憑的消息則進一步加劇情況,業者眉頭更加深鎖,在我國,傳統修車技能沒有白紙黑字的技術證明,以傳承方式教授技術,卻也深得認同。文憑只是一張紙,汽車學院畢業的學生,憑著這一紙優勢,把它攤開在修車廠老闆面前,就有條件要求較高薪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等同增加業者的營運成本。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多數人不會花時間在維修成本上,而是直接換新,因此技術上也變得簡單許多,但修車產業也面臨了臨一向沖擊,複雜的維修技術已不再需要,進到原廠直接替換新的零件,修車場也逐漸沒落,所有不可使用的零件,直接進到汽車廢鐵廠回收廢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