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架#03
0/0
2020
混凝土、黑大理石、金屬板、瀝青、金屬夾具、小花蔓澤蘭
藝術家
邱承宏
邱承宏1983年生於台灣花蓮,2008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 他的創作多以裝置、雕塑的方式呈現,就像是進行一場考古探險般,他善於挖掘生存時空曾經存在的身影與軌跡,並透過抽象的手法重新演繹那些被合理化及設計過的邏輯規則,將它們生動地重塑,藉此發展出一套巨大的記憶修補術。

近年代表個展包括「繡燕與原林」(TKG+ Projects,台北,台灣,2021)、「趨光」(貝塔寧藝術中心,柏林,德國,2019)、「時間的灰燼」(伊日藝術計劃,台北,台灣,2017)、「九色鹿」(關渡美術館,台北,2015)。代表聯展包括「Sovereign傑出亞洲藝術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中國,2022)、「秘密南方—典藏典藏作品中的冷戰視角及全球南方」(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2020)、「亞洲藝術雙年展:來自山與海的異人」(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北,2019)、「小說:雙城計劃」(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台灣,2019)、「破碎的神聖」(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台灣,2017)、台灣美術雙年展:一座島嶼的可能性(國立台灣美術館,台中,台灣,2016)、「巴黎/柏林/馬德里國際影像藝術節」(法國La Gaîté lyrique數位影像中心,巴黎,法國,2014)、柏林世界文化之家、西班牙蘇菲亞王妃美術館、「利物浦雙年展」(LJMU大樓,利物浦,英國,2012)、「理解的尺度—台泰當代藝術展」(曼谷藝術文化中心,曼谷,泰國,2012)、「台灣響起—超隱自由」(布達佩斯藝術館,布達佩斯,匈牙利,2010)。2019年駐村於德國柏林貝塔寧藝術中心、2012年駐村於法國巴黎西帖藝術中心。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夜與靈魂
裝置藝術 / 2025
繡燕與原林
裝置藝術 / 2022
花架#05
裝置藝術 / 2021
採光#馬祖北竿
裝置藝術 / 2021
採光#複調神話
裝置藝術 / 2021
採光#嘉義植材廠
裝置藝術 / 2021
水泥動物園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 2020
瓜棚
裝置藝術 / 2019
破碎的羅曼史
裝置藝術 / 2019
趨光
裝置藝術 / 2019
植栽
裝置藝術 / 2019
陽台
裝置藝術 / 2018
精神的重量
裝置藝術 / 2017
實木大理石餐具與起司刀
裝置藝術 / 2017
餘暉1367
裝置藝術 / 2017
北美花旗松
裝置藝術 / 2017
梅蘭蒂
裝置藝術 / 2016
鷹與鴿
雕塑藝術 / 2015
鷹與鴿 Dharmodaya
雕塑藝術 / 2015
玉山圓柏
裝置藝術 / 2015
觀音
錄像藝術 / 2014
大理石廠工人
錄像藝術 / 2013
告解室
裝置藝術 / 2012
牧神
裝置藝術 / 2011
優雅的巨人
雕塑藝術 / 2011
工作車
雕塑藝術 / 2010
清潔工人
攝影藝術 / 2010
木匠和他的花園
裝置藝術 / 2010
親愛的你們
裝置藝術 / 2010
禮物
裝置藝術 / 2010
山稜邊
裝置藝術 / 2009
遙遠的彼方
裝置藝術 / 2009
外婆
裝置藝術 / 2008
冰屋計劃
裝置藝術 / 2007
水泥樹
裝置藝術 / 2006
水泥柱
裝置藝術 / 2005
五十公尺長的光
裝置藝術 / 2004
甬道
裝置藝術 / 2004
牆與角落
裝置藝術 / 2004
水泥屋
裝置藝術 / 2003
屋簷的頂端
裝置藝術 / 2003
大理石鹿
雕塑藝術 /
探索更多作品
Object / The others
尹子潔 / 2020
焱族:首部曲 (2020-2022)
引爆火山工程 / 2020
風與鐘聲
王仲堃 / 2020
一層層:丘陵,集散地,漁網,漁貨,鳥,港口
王煜松 / 2020
20200529
何采柔 / 2020
第四十二次對摺
何彥諺 / 2020
窗景漫遊
吳芊頤 / 2020
Colors
吳宜曄 / 2020
失去之歌
吳家昀 / 2020
內視鏡
吳聯吟 / 2020
台北民宿藏畫
汪正翔 / 2020
沒有名子的
林盈潔 / 2020
眺島
張恩滿 / 2020
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
張碩尹 / 2020
變型者,何處與誰的輪廓
陳呈毓 / 2020
悲滅說
游孟書 / 2020
永福五橘宮
黃舜廷 / 2020
Plastonki
楊季涓 / 2020
雕刻時光 ‒ 身體&記憶&流動
趙書榕 / 2020
接近
賴志盛 / 2020
山崩事件
藍仲軒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