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達
  • 出生年

  • 出生地

2017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 博士
2008國立中山大學 哲學研究所 碩士
2005東海大學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 學士
我對當代藝術的關注,特別是「空間」與「跨領域方法」層面的研究與創新策展實踐的興趣,基本上與經歷過工業工程、碩士轉攻讀哲學、博士階段投入美學理論研究到展演實務的領域變化有關。而這些興趣的凝縮與開展,呈現在我的博士論文研究〈從當代社群藝術到場造美學〉(2017)中,以社群藝術、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到陳界仁創作中的空間生產與共享域問題的探析,以及目前通過組織跨領域團隊來策劃產學合作計畫「2018麻豆糖業大地藝術祭」、「聆聽山與海的聲音-城市地景採集所」、「負育群帶聚落實驗建築計畫」等。

理論研究與展覽實踐工作如何接軌,以帶來歷史性、公共性與創新性之間的滾動生成,是我致力追求的目標與想像,這不僅為了與更廣泛的群眾對話,更關乎所能扮演的社會角色與責任。這依理念,其實跟我自身從農村開始的策展經歷有關,因著與社區營造者長期合作,奠定起爾後對城市發展與藝術介入之相關議題的關注,不論是進行《藝術觀點ACT》雜誌編務,或是策劃國際交流展覽、藝術祭,以及赴日、韓、中、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德國等地進行駐地考察與國際資源連結,──2019年亦獲文化部補助,於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近半年──,都是為了從藝術的角度重新梳理、脈絡化臺灣的歷史、身分認同、地緣政治乃至思考生態環境問題。 在通過博士階段後,我持續尋找能夠深化理論研究工作,並且落實在實際場域操作,發展各種實驗性教育形式的機會。這包含對科技部研究與出版計畫的申請構想,以及實際與建築、景觀、植物、生態領域的專家合作,規劃區域性展覽或系列工作坊課程,希望這些熱忱能夠點燃更多具有共同關注與想法的人,在持續性的對話與相互學習中,實現藝術與生活的融合。
1作品
2展覽
73出版
作品選集
近身潛獵—向歷史投影
/
2014
《第五場次、不克者的勘-誤(「2014新年新希望」半年後)》,「藝術家們在TAV(三)」
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 臺灣
2014
《零歷史》,「聆聽零 – 微塵有聲」行為藝術節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臺北, 臺灣
2017
巴黎, 法國
2012
臺北, 臺灣
2019
其他參與計畫
文化部, 臺灣
2019
展覽
中正區社會福利事業綜合大樓, 臺北, 臺灣
2019
展覽
水交社文化園區, 臺南, 臺灣
2019
展覽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9
展覽
新富町文化市場, 臺北, 臺灣
2019
展覽
新營文化中心, 臺南, 臺灣
2019
展覽
西帖國際藝術村 1702 工作室, 巴黎, 法國
2019
展覽
總爺藝文中心, 臺南, 臺灣
2018
展覽
空總文化實驗場, 臺北, 臺灣
2018
展覽
太平國小, 基隆, 臺灣
2018
展覽
首爾美術館倉庫館, 首爾, 韓國
2017
展覽
臺灣
2017
展覽
水交社工藝聚落, 臺南, 臺灣
2017
展覽
總爺藝文中心, 臺南, 臺灣
2017
展覽
臺北圓山 花博爭豔館, 臺北, 臺灣
2016
展覽
海馬迴光畫館, 臺南, 臺灣
2015
展覽
齁空間、絕對空間, 臺南, 臺灣
2015
展覽
臺北當代藝術館, 臺北, 臺灣
2014
展覽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4
展覽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4
展覽
《現代美術雙月刊》, 臺灣
2014
展覽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4
展覽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臺北, 臺灣
2013
展覽
MIGA藝文空間、大崎村, 臺南, 臺灣
2013
展覽
臺南市立中西區圖書館戶外廣場、總爺藝文中心, 臺南, 臺灣
2012
其他參與計畫
高雄市勞工局, 高雄, 臺灣
2011
展覽
線上展, 臺南, 臺灣
2010
展覽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MIGA藝文空間, 臺南, 臺灣
2017
書籍
從當代社群藝術到場造美學
2015
書籍
朝向廢墟的詩意空間:從空間詩學到廢墟空間
2015
論文
2015
論文
2015
論文
2015
論文
2015
論文
2014
論文
2014
論文
2014
論文
2013
論文
2013
論文
2013
論文
2013
論文
2012
論文
2010
論文
2010
論文
2018
論文
參與之前-採集或共享域的考現學
2018
文章
一種建未建的建築學 關於謝英俊建築實踐的幾則囈語
2018
文章
體場演繹的行動思考-對「多歧:2017阿川行為藝術節」的觀察與提問
2018
文章
生產之念:石晉華個展《線》中的當代宗教藝術論域
2015
文章
2015
文章
2011
文章
〈共同生活手勢──作為諸眾聯結與主體生產策略的檔案實踐〉
2010
文章
喑啞歷史性:《眼與心》中藝術表現論初探
2015
書籍
2015
書籍
2015
書籍
2010
書籍
2014
論文
2014
論文
2014
論文
2013
論文
2013
論文
2013
論文
2013
論文
2017
論文
從當代社群藝術到場造美學
2017
論文
從普普中升起:從K-P.O.P向臺灣P.O.P提問
2017
論文
田野轉向:當代社群藝術中的空間轉導術
2017
文章
開始不合地宜的流徙──《南方:問與聽的藝術》的方位意象與地理迴旋
2014
書籍
2014
書籍
2014
書籍
2013
書籍
2013
書籍
2015
書籍
朝向廢墟的詩意空間:從空間詩學到廢墟空間
2015
論文
世界盡頭的彼岸演算法
2015
論文
《蓋亞計畫》與野性的思維
2015
論文
朝向廢墟的詩意空間:從空間詩學到廢墟空間
2015
論文
流動社群主義:試論作為倫理實驗的「社群-空間生產」美學
2015
文章
面對田野失落的「場造藝術」
2015
文章
後廢墟時代的場造工程學──對「《冬冬的假期》複訪行動」與「《殘響世界》回樂生」召喚的回應
2015
文章
「Discordant Harmony」與失調的亞洲式和聲學
2015
文章
「行為」的方法:自我組織與檔案思維——從The Artists Village看新加坡行為藝術
2011
論文
2011
論文
2014
論文
從普普中升起:從K-P.O.P向臺灣P.O.P提問
2014
論文
關於「運動」,我想說的是──「2014新年新希望」工作報告
2011
書籍
共同生活手勢──作為諸眾聯結與主體生產策略的檔案實踐
2010
書籍
喑啞歷史性:《眼與心》中藝術表現論初探
2014
文章
理想情況是,這裡一切事物都僵固凝滯:2014雙年展的速度經驗與幻見
2014
文章
草從中間長─另種社群營造/藝術的可能性:從「MIGA」經驗出發
2014
文章
待辦事項:記與葉偉立三百六十五分之二夜
2014
文章
中景:空間意外與感覺關係–《邊緣地景》X北美館大廳
2013
文章
當工作過量是為了攻堅,或是餽贈─「我們是否工作過量?」中的藝術生產與工作模式
2013
文章
人類的能力,以及那些緊挨著我們的檔案與記憶–看陳依純「泡沫遊戲系列─官成瓦斯爆炸案」
2008
書籍
朝向詩意空間:論巴舍拉《空間詩學》中的現象學
2012
文章
Syndicate關係考─古董級、在二零六與價值性:葉偉立的〈古董級垃圾研發公司〉
2011
論文
共同生活手勢──作為諸眾聯結與主體生產策略的檔案實踐
2011
文章
單獨者的行動:從葉偉立的《勘誤》談起
2011
文章
從「行走」到「創造」:江湖作為藝術實踐場域的思考
2010
論文
喑啞歷史性:《眼與心》中藝術表現論初探
2008
論文
朝向詩意空間:論巴舍拉《空間詩學》中的現象學
2017
世安美學論文獎, 臺灣
2013
策展人培力@美術館, 臺灣
2010
第四屆現象學暑期大師深造班, 香港
2009
世安美學論文獎,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