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世界的設定集
0/0
2021
「封閉世界的設定集」以情境規劃的角度展開研究,不限定於漫長時間軸中的歷史事實,所有的環境變化與想像都包含其中。自歷史與小說描述的事件集合成一系列資料,透過亂數生成不同的封閉世界情境,開發出更多反烏托邦的想像。



計畫受演化生物學的島嶼法則啟發。此假說設想,島嶼的孤立環境──諸如資源短缺或天敵消失──將促成物種進一步演化出新的機能與樣貌。特有種的誕生與滅絕,關係著環境與外界的隔離和連接。研究首先關注科幻小說中異己接觸的主題,影射地理大發現期間與原住民的遭遇,以及東亞海禁與鎖國的歷史。封閉的界線可被破壞,也可重組,作為一種保護策略,如同面對疾病時的檢疫政策,它亦毒亦藥。貿易保護主義與民粹主義的興起,以自己(國家)優先的浪潮掀起貿易衝突、關稅壁壘,築起的邊界正形塑著下個封閉情境。不論在現實或是虛構中,接觸之下的邊界演變,往往只留下單一視角的描述,但在接觸當下共寫故事的物種,卻都成為敘事裡「無聲的存在」。



「封閉世界的設定集」模擬著一位在地球上搜集封閉世界概念的異星訪客,它試圖在島嶼的地理特質與特定世界觀中找出關聯。在閱讀這份資料時,它認識到了地球是一座黑暗虛空中運動的島嶼,這個觀點映射著地球物種的生存環境,以及人類社會中的結構演變。在最終,它為這顆行星島嶼提供的狹隘世界設定集配上關鍵的時間、地點與對象,找出物種始滅的節奏,也為未來的宇宙提供一份生態熵的牽引指南。


A
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的大爆發讓火山灰籠罩整個北半球。接下來的一年則是歷史上著名的無夏之年,歐洲與亞洲都有飢荒的紀錄。當時,被連綿不絕的大雨困在日內瓦的瑪麗・雪萊(Mary Shelley)與一群哥德作家們開始發展關於世界終結的寫作與科幻的想像。在科幻世界的敘事設定中,讀者可以接受未知事物沒有任何原因地突然到來,或者倏忽地從世界上消失,科幻的開端確實也是如此。也許,末日科幻確實能代表兩百年前人們的心情,因為在這場災難之前,歐洲才因為莫斯科的焦土戰,得以從多年的拿破崙戰事中脫身,卻在氣溫驟降的年份,同時見證亞洲的霍亂流行。



B
19世紀的倫敦籠罩在工業革命的重度空污中,連花園裡的植物都難以存活。倫敦居民開始嘗試用密封玻璃箱隔絕外界污染,並意外發現這不但可行,而且還能夠使用於跨海航運植物。在大規模的跨域旅行中,原本只能短暫存活的茶樹種子,與無法適應長時間海上旅行的幼苗,在行動溫室中透過水氣循環得以長期存活。自溫帶歐洲行至熱帶地區的人們,在無法適應不同溫、濕度空氣的情況下,將生物樣態的差異與文明連結起來。來自於溫帶歐洲的理性思維無法接受熱帶地區的種種徵候,熱帶氣體中的微生物,連同其中的異種物質,皆被視為破壞理性世界的致病因子。



C
1860年,荷蘭官員穆爾塔圖利(Multatuli)發表了小說《馬格斯・哈弗拉爾》(Max Havelaar),詳述印尼殖民地政府的定植制度以及稅收代理制度所引發的系統性貧困。小說帶來的改革最終讓當地定植制度走入歷史,也在之後影響40年代的印尼獨立運動,甚至在80年代成為公平貿易的象徵。1857年,同樣面臨殖民印度正當性危機的英國則以比較法學的發展,依照每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發展出差異化的治理,來調解容納特殊宇宙論的習慣法和普遍主義的民法。事實上,正是由於定植制度、稅收和所有權等法律問題,移住民才能夠創造出原住民的身分。在季風驅動的世界史尺度之下,隨著異地制度而產生了碰撞;我們是否能透過這樣的關係建構過程,重新閱讀陳耀昌以1860年代,台灣「南岬之盟」為背景的《魁儡花》?



D
作家巴代(Badai)在《巫旅》中藉布農靈媒之視野,寫了一場史詩時長的植物戰爭。延伸巴代的思路,也許真正的巫旅應是樟樹與其他更多物質之間的鬥爭史。曾遍佈台灣中低海拔丘陵地帶的樟樹為獵場的形成提供了絕佳的環境。移住民奪取樟樹,同時也掠奪多個物種:使獵人迫遷,或成為工人,原先台灣犬與原住民一度建立起的夥伴關係也因為槍枝管制和日本犬的引進而遭受衝擊。在接近一個世紀的濫伐後,樟樹沒了便開始種植低矮的茶樹。到了1916年,日殖政府甚至開始預想樟樹或許會因此滅絕,並展開造林計劃。不難想像當時樟腦產業興盛的程度,特別是考慮到樟腦銷售起家的鈴木商店,其財務危機之大,曾引發了日本歷史上的昭和金融恐慌(Shōwa financial crisis)。戰爭期間,日本的電影政策要求專賣局對富士公司特供樟腦,提升本土膠卷的產能,並用以拍攝一系列映畫國策下的電影。也許,《巫旅》中的樟樹靈最終成了由樟腦製作而成的膠卷。



E
巴塔耶曾於《批評》期刊(Critique)上,針對戰後的馬歇爾計劃是否為一種帝國部署,舌戰法國經濟學界。其著眼點基於普遍經濟學,認為美國本身的積累早已超過無法再增長的規模,必須透過這一政策,將國家的財富贈送出去。巴塔耶崇拜太陽,認為太陽提供萬物生長;相較之下,人類的勞動行為本質上並非積累,純粹就是在消耗過剩。不過,也許真正能夠準確代表美國的國家視野的並不是太陽,而是石油。馬歇爾計劃之後,石油能源帶來的高增長,一度促使人們認為資本主義能夠無限增長。堺屋太一策劃的1970年大阪世博會正是日本宣告標準化規模生產的高峰。但另一方面,堺屋太一的科幻小說《油斷》描繪著炭基能源枯竭的場景,啟發於現實事件的科幻小說成為人們對於未來想像的投射,而70年代兩次的石油危機也引發台灣轉型為發展矽晶圓產業。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南方宇宙: 一個博覽會提案
其他 / 2024
串流群落——溫室中的溫室
裝置藝術 錄像藝術 / 2023
定居者觀影指南1-4
錄像藝術 / 2022
發光半導體未來
錄像藝術 / 2020
#1 選擇 | 聲線計畫 (沈森森、吳其育、致穎)
其他 / 2019
人族
錄像藝術 / 2019
趨同演化的眼
裝置藝術 / 2019
第一個沉浸式影像
裝置藝術 / 2019
亞洲大氣
裝置藝術 錄像藝術 / 2018
戰情室
裝置藝術 / 2018
空域作戰圖
裝置藝術 / 2018
反覆驗證
錄像藝術 / 2018
閱讀清單
裝置藝術 錄像藝術 / 2017
高速落海
裝置藝術 錄像藝術 / 2017
自選片單
錄像藝術 / 2016
聲線
新媒體藝術 其他 / 2016
熱帶光:故事線
裝置藝術 / 2015
熱帶光:折射
裝置藝術 錄像藝術 / 2015
土地廟
錄像藝術 / 2013
新城
錄像藝術 / 2011
一號與狗
錄像藝術 / 2011
蟑螂屋-洞的奧祕
錄像藝術 / 2011
開發中不思議事件
錄像藝術 / 2011
黑屋
錄像藝術 / 2011
臺北港搬運獸
錄像藝術 / 2010
蟑螂之聲
錄像藝術 / 2010
林口怪獸
錄像藝術 / 2009
THE SMOKE
錄像藝術 / 2008
45nm-Wind Test
錄像藝術 / 2008
45nm-Process
錄像藝術 / 2008
午後雷陣雨水上樂園
錄像藝術 / 2007
作品選集
獻上
傅浩軒 / 2021
3/2
廖建忠 / 2021
沒有__的地方
吳家昀 / 2021
移山
陳肇彤 / 2021
腹語術士
張紋瑄 / 2021
美好時光之無煙硝 NO.19 戰役
蔡宜儒 / 2021
潛行
洪瑄 / 2021
離岸
陳肇彤 / 2021
浴室
曹淳 / 2021
蜜豆奶工廠門神
倪瑞宏 / 2021
我是一間小房子 
楊季涓 / 2021
打出一面陰影
賴志盛 / 2021
倖存者
吳家昀 / 2021
莊董與仙山
倪瑞宏 / 2021
縫—尋光
洪鈞元 / 2021
如果
張碩尹 / 2021
宿舍
你哥影視社 / 2021
不在研究室的標本
蔡咅璟 / 2021
空巴克
廖建忠 / 2021
民德花園(2021)
林盈潔 / 2021
成詩 II
洪瑄 / 2021
美麗函數色彩
陳怡潔 / 2021
板塊I
陳肇彤 / 2021
剛剛好
陳念瑩 / 2021
幸運
洪瑄 / 2021
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影片版)
張恩滿 / 2021
黑色沙丘
楊季涓 / 2021
THE BEST
陳俊宇 / 2021
髒屁股與乾淨的腳
陳念瑩 / 2021
昍牆、樹位、空罐
陳為榛 / 2021
小園之春
洪瑄 / 2021
邊境_TC2
賴志盛 / 2021
運転生活終點站
廖建忠 / 2021
You are here, Somewhere
趙書榕 / 2021
裝備秀
張紋瑄 / 2021
瀑布
吳燦政 / 2021
借位時空逍遙遊
蔡宜儒 / 2021
位移
陳肇彤 / 2021
席地而坐
何彥諺 / 2021
小歇
倪瑞宏 / 2021
板塊II
陳肇彤 / 2021
銀灰塵-圓柱
陳為榛 / 2021
肥皂
張碩尹 / 2021
野餐
許懿婷 / 2021
園區/生活・家屋/蝸牛
張恩滿 / 2021
靈性少婦街燈
倪瑞宏 / 2021
海|岸
陳肇彤 / 2021
禮讚之樂
蔡宜儒 / 2021
信女
曾建穎 / 2021
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
張恩滿 / 2021
愛與希望致未來
蔡宜儒 / 2021
海市
陳肇彤 / 2021
陸浮
林盈潔 / 2021
異物
陳念瑩 / 2021
漫遊者 004
吳燦政 / 2021
愛愛
陳念瑩 / 2021
倚仗
洪瑄 / 2021
石來運轉
陳念瑩 / 2021
2021 跑馬古道公園+山光脈動夜間劇場
陳怡潔 / 2021
講述表演訓練要點
張紋瑄 / 2021
阿姨紫,貴賓紅
陳念瑩 / 2021
洪瑄 / 2021
微浮
林書瑜 / 2021
椰子樹
陳念瑩 / 2021
珍鳥園計畫
蔡咅璟 / 2021
勤洗手
陳念瑩 / 2021
人約黃昏後
蔡宜儒 / 2021
挨拶
曾建穎 / 2021
離群物
廖建忠 / 2021
褪去之後
陳肇彤 / 2021
銀灰塵-鐵捲門
陳為榛 / 2021
在海拔2000公尺震動
蔡咅璟 / 2021
地殼與星
陳肇彤 / 2021
吳聯吟 / 2021
成詩 I
洪瑄 / 2021
家家酒
陳念瑩 / 2021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段旋律
楊季涓 / 2021
第19號同樂會
蔡宜儒 /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