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現地行為3小時四場、聲音13分5秒、紙本文件、叫號系統、現成物
依場地而定
《庇護-孤島旅遊》現地聲音行為,以交通運輸空間與社交行為模式基礎,將舒適與災難的情境並置探討安全的脆弱性。這場虛構的時間旅行服務,重啟廢棄五年的候船室櫃檯,透過聲音重新雕塑乘客的等待與通勤時空,分別以叫號鈴與語音導覽,測試公共空間的社會規範,以及探討個人與群體、隔離與接觸、邊陲與核心地區之間的結構轉變。
行為發生於櫃檯接待室,透過眼神和叫號鈴來進行現場干預,而虛構的旅遊服務則透過線上音訊檔案提供,乘客得以使用耳機,在渡輪行駛至島上的過程中聆聽『聲音導覽』。聲音導覽的內容質疑幸福的穩定性,參與者於聲音導覽中體驗現實中的安全與遙遠災難的威脅交織在一起的敘事,形成安逸與災難之間的緊張衝突。導覽內容結合當地居民的真實生活和取材自台灣海峽移民的民間故事,藉此引導觀眾從這個安全的現實場所進入另一個危險的情境,重疊不同世界的生活經驗和渴望,並在時空擺盪之間思考安全和舒適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