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現場行為1小時三場、吊車、樹、現成物、單頻道行為影像7分56秒循環播放、聲音裝置6分鐘循環播放、影像輸出、透平片輸出、紙本文件、壁紙
依場地而定
《裙底風光》計畫以現地行為為基礎,聚焦在城市現代化的空間正義問題。以龍山寺週邊起自1820年代的流鶯風景為例,針對此地區的相關從業者、女性身體、男性凝視提出回應與倡議,進而批判現有制度加劇性別不平等與社會階級差異問題,思考國家社會如何協助女性搭建擁有能動力的環境。
本計畫以現地行為為核心,包含前期田野調查、同相關婦女進行繪畫書寫與後期素材轉譯。其中,現地行為以個人的露餡擴展至空間的露餡,喚起在地民眾思考本區域的流鶯身體與男性凝視,運用居高臨下結構,將性產業中被標記為底層身份的身體,調度至高高在上的高處;藉由形式轉移象徵位階調度,安排光明正大的「觀看」與觀者「正視」的機會。行為期間,流鶯身體被架空於城市,以逆時針周旋徘徊,盤旋於行人、建築、車流之上;同時,她持續於籠中修剪樹木,樹木作為身體的鏡射,敘述流鶯在都市規劃中被修與裁切的處境。
回到龍山寺周邊的慾望地景,流鶯作為不斷被抹去的風景,是否得以風光地散步、對等的凝視他者、坦然地接受目光?位處灰色地帶面臨污名化的危機,性產業不只是從業者的現實問題,而是城市的歷史課題與地方的共同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