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花蓮
0/0
2016
油畫
400x80 cm
在我寫博士論文的時期,2007年舉家從英國遷回台灣。一直覺得是回到自己的國家,卻忘了台灣在時間的推演下也有了新的改變,況且是搬到以前就感到陌生的花蓮。

這9年從遊居到定居,有如在花蓮的大山大水中漫遊,在陌生中困頓、迷路、找尋。無論環境與心理都比想像中有著更久的磨合期而游移不定,到2013年我創了青田藝術空間而我的兒子進入了少年期後,才算真正開始和這個土地與人有了親密的聯結並在心中發生了質變,我感受到一種自主的定居感已在我身上發酵。

在這400cm寬的大幅畫面中,有我們在花蓮生活的春夏秋冬,裡面承載了這3年的轉折事件與我開始走進自然中做創作的意象。寬闊、自在、創造溫暖與感動,已開始成了我們在花蓮的美好。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我們在老「台北新公園」相遇
攝影藝術 / 2023
我的兒子和我一樣高
攝影藝術 / 2021
時光相遇
繪畫藝術 / 2019
家庭食安會議
攝影藝術 / 2015
麋鹿.迷路
攝影藝術 / 2014
孕鬱
攝影藝術 / 2014
母親之盒
攝影藝術 新媒體藝術 其他 / 2005
關係測量
攝影藝術 / 2002
我簽故我在
攝影藝術 / 2001
母親如同創造者
攝影藝術 / 2001
面對身體No. 3
新媒體藝術 裝置藝術 其他 / 2000
面對身體No.2
新媒體藝術 裝置藝術 其他 / 2000
七葉樹的果實
繪畫藝術 / 1999
面對身體No.1
新媒體藝術 裝置藝術 其他 / 1999
裂痕
繪畫藝術 / 1999
結婚進行式
攝影藝術 / 1997
罐頭婚姻
攝影藝術 新媒體藝術 / 1997
永浴愛河
攝影藝術 / 1997
世紀婚禮
攝影藝術 / 1997
陷入黑色低潮的女人
攝影藝術 / 1993
探索更多作品
一種運動練習
尹子潔 / 2016
貓頭夾子
王亮尹 / 2016
暈的捷運
王冠蓁 / 2016
001
王煜松 / 2016
雙手
王鼎曄 / 2016
每個人的
何采柔 / 2016
家庭小蠢事之一:面具
吳宇棠 / 2016
影子的名字
李明學 / 2016
大船入港之鳥瞰版
李俊賢 / 2016
278 rectangles
李政勳 / 2016
伊斯坦堡
李重重 / 2016
微量裂解
林宏信 / 2016
碎解的時態-I
林宜姵 / 2016
鯤鯓的擱淺與死亡(版畫)
林純用 / 2016
Waterstone
林鴻文 / 2016
2016
邱建仁 / 2016
我夢見我在紅色的天空飛翔
孫培懋 / 2016
閱讀邊界
陳思含 / 2016
約定系列 複合媒材
傅浩軒 / 2016
普魯斯特時光
黃至正 / 2016
心裡心外
黃頤勝 / 2016
控制
黃贊倫 / 2016
富士山-1
廖震平 / 2016
對畫京都
劉文瑄 / 2016
五十七號
劉致宏 / 2016
金輝銀粧兆豐年
劉得浪 / 2016
處女樂園
歐靜雲 / 2016
小福
蔡依庭 / 2016
觀船的人
蔡孟閶 / 2016
F11 登高高
鄭崇孝 / 2016
上海廢墟塗鴉
糖果鳥 / 2016
聖誕樹製作系列
蕭其珩 / 2016
細密牽引
薛保瑕 / 2016
淡江泊舟
謝牧岐 / 2016
噴泉
簡翊洪 / 2016
山水對話
簡福鋛 / 2016
玩具-麥坤
羅喬綾 / 2016
戴帽自畫像
黨若洪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