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年生於臺灣,1980年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
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1987年「傷害症候群」臺北巿立美術館舉行首次個展,1996年澳洲「第二屆亞太三年當代藝術展」,1997年「義大利四十七屆威尼斯雙年展」,同年在臺北印象畫廊舉辦「吳天章個展」,1998「臺北雙年展:欲望場域」臺北巿立美術館,1998「『內‧外』華人當代新藝術巡迴展」紐約亞洲現代美術館、三番市現代美術館,「『2000近距觀照』臺灣當代藝術巡迴展」溫哥華維多利亞市立美術館、加拿大代藝術博物館,2007「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美術對照展」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北京宋庄美術館。2008「平遙國際攝影藝術節」中國山西,2008臺北大趨勢畫廊舉行「『懾–相』吳天章個展」,2010年10月在美國紐約soho photo gallery舉「『shock.shot』2010吳天章個展」。曾參加1997年第「47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臺灣:面.目.全.非」,以及「1998臺北雙年展–欲望場域」等重要國際展出。
吳天章是台灣當代藝術的「第一代」,掘起於80年代,跨越90年代至2010年,其創作歷經四個時期蛻變:〈油畫圖像時期〉、〈複合媒材時期〉、〈數位影像時期〉和〈錄像時期〉,繪畫語言每10年作一驟變~80年代以「政治、歷史」為主題的「史學圖像」描繪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蔣經國的大型肖像,被譽為台灣藝壇「解嚴」的第一人。綜觀吳天章三十年來作品發展的脈絡,他意圖以龐大歷史文本做為反思歷史發展的創作根據,之後更以攝影技術巧妙地結合台灣歷史、黑色喜劇及豔俗現成物,自創台灣特有的嬉謔悲情風格,因而有著「台客藝術家」的封號。
〈油畫圖像時期〉1982~1991
八0年代(史學圖像):作品可以被描述為國家尋找自己的身份
早期作品擅於批判嘲諷社會政治的當代藝術家,80年代以「社會傷害」為題材,進而延伸至「歷史傷害」。
1987年台灣解嚴,政治議題狂飆,促使藝術思維擴張,產生前所未有的創作靈感,針對台灣史觀思考角度、反映時代性的見證、開拓另類人物圖像美學。從「中國面相學到美學」、「傳記文學到傳記繪畫」的觀點,演繹近代統治者帝王坐像系列,解讀海峽兩岸中國政治領袖人物「相由心生」、「相隨心轉」的史學圖像。作品常呈現自省人生黑暗面、批判中國歷史或諷喩台灣政治的意涵。
作品包含:〈我進入了冥界〉、〈傷害世界症候群〉、〈蔣介石的五個時期〉、〈毛澤束的六個時期〉、〈蔣經國的五個時期〉、〈鄧小平的六個時期〉、〈關於蔣介石的統治〉、〈關於毛澤東的統治〉、〈關於鄧小平的統治〉、〈關於蔣經國的統治〉、〈向無名英雄致敬〉。
〈複合媒材時期〉1993~1998
九0年代轉以複合媒材創作,探討「歷史」、「情慾」等議題,1994以「再會吧!!!春秋閣」攝影複合媒材作品榮獲台北美術館「1994現代美術雙年展」獎,大量運用廉價的假性材質,尤其是台灣慣見的各種現成塑膠製品,譬如豔俗的假花、假鑽、金蔥布等等。迥異於傳統精製的「殿堂美學」,並開啟「台客美學」廉、俗/聳、豔,被視為是台客文化的重要藝術家。
作品包含:〈再會吧!春秋閣〉、〈春宵夢〉、〈陽台夢〉、〈再會吧!金門〉、〈情慾海〉、〈親蜜家庭〉、〈傷害告別式〉、〈戀戀風塵〉。
千禧年〈數位影像時期〉
千禧年代,2000年轉型至「數位影像」以低限的電腦修圖及合成技術,透過肢體設計和準確度的要求,以「安排式攝影」進行創作,作出精確的「到位」表演,創造出驚聳有力的影像作品。
吳天章的數位藝術作品,尋求台灣的靈魂的本質
吳天章在2000年就開始使用電腦,「數位化」是非常令人興奮和具有挑戰性,創造出一個極不自然的色調,閃閃發光浮華的風格,雖然受傷,失明或肢體缺失,他的人物總是擦口紅的笑容。 在古典氛圍中,矯飾的肢體顯得特別曖昧。他們是在戲劇般荒誕的形式,表明政治和社會生活的滑稽動作直言不諱。 事實上,他的創作的目標是要挖掘深為台灣的混合文化的深度和尋求國家的轉移身份的靈魂。
作品包含:〈永協同心〉、〈同舟共濟〉、〈黃粱夢〉、〈夢魂術〉、〈日行一善〉、〈夙夜匪懈〉、〈千鈞一髮〉、〈瞎子摸巷〉。
2010年代〈錄像時期〉:一鏡到底的動態影像美學 VS 變體的皮膜快感
2010轉型至「錄像藝術」,以「一鏡到底」最低限的電腦剪輯,創造詭異的錄影影像風格…。
作品包含:〈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