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年

  • 出生地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工學博士,主修建築史,社會學與文化研究。現為高師大跨藝所專任助理教授,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長期關注媒體,網絡文化與社會運動。創辦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刊物《破報》並任總編輯(1994~2014),2007~2009任《文化快遞》總監確立臺北、高雄兩城資訊媒體刊物格式。2004年創辦臺灣最有影響力之部落格媒體臺灣部落格(twblog.net),同年與夥伴創立臺灣獨立媒體中心(tw.indymedia.org)成為全球120個城市的全球獨立媒體中心網絡(indymedia.org)之一。1997年擔任反對市政府推土機─14、15號公園反拆遷運動總召,並拍攝我們家在康樂里紀錄片。親身參與多項社會運動,如03年的反戰、04-05年的樂生、05年香港的反WTO部長級會議、2010年之後臺灣的反都更運動等等。

近年開始從事策展與藝術創作等工作,在高雄經營搗蛋藝術基地成為南臺灣重要的實驗社區藝術基地,並於2016年開始發起與籌組位於高雄市黃埔新村的共藝術合作社。參與如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2007、2013),高雄美術館《高雄點唱機》、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館雙年展,北京紅磚美術館〈無地之愛〉個展(2014)等。以及策劃過《寶藏巖GAPP》(2003-4),《跨域雙城展》,《覹空間》、高美館的《創作論壇─侯淑姿個展 ─ 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2010)、高雄市勞工博物館的「跨國候鳥在臺灣」移工展(2011)等項目。著有《綠色推土機》、《除非我們尋找美麗》、《建築與烏托邦》。譯有《自己幹文化-英國九零年代的派對與革命》,編有《大台北文化誌》、《魂夢雪泥─文學家的私密》、《隱匿的城市靈魂》等。其為橫跨建築、媒體、社會運動與藝術的藝行者(artivist)。
0作品
14展覽
59出版
2014
無地之愛─黃孫權個展
紅磚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14
錄地景memo-scap
立方空間, 臺北, 臺灣
2014
無地之愛─田野中的社會性藝術
搗蛋藝術基地, 高雄, 臺灣
2017
革命後的第一天,深圳建築雙年展
臨時藝術社區 工業站分會場, 深圳, 中國
2016
第一屆城市─空間影展,深港城市 - 建築雙城雙年展
UABB學堂、未來+學院(民間齊放聯盟), 深圳、天津、重慶、上海、北京、長沙、成都, 中國
2015
北京民生美術館開幕展
民生美術館, 北京, 中國
2014
造音翻土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4
第二屆雙年年展「無形的手」
CAFAM 中央美術館, 中國
2013
深圳城市/建築雙年展
深圳, 中國
2012
不便之真相-新環境藝術在旗津
旗津戰爭和平紀念館 - 新貝殼館, 高雄, 臺灣
2007
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
深圳, 中國
2007
生聲不息 - 斷層路徑行動
高雄縣高師大燕巢校區, 高雄, 臺灣
2006
燕子之城
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十四十五號公園, 臺北, 臺灣
2004
臺北雙年展:「你相信真實嗎?」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7
展覽
諸眾之貌─ 滋事, 臺北立方空間, 臺北, 臺灣
2017
展覽
侯淑姿個展─ 長日將盡,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6
展覽
青策計劃2016:連結者高峰會, 上海當代藝術館, 上海, 中國
2012
展覽
複島系列作品, 搗蛋藝術基地、旗津貝殼館、小白屋、高雄市立美術館、立方空間, 高雄、臺北, 臺灣
2013
展覽
《蓋房子 》四川雅安災後田野計畫, 中國美院南山校區中央平台
2013
展覽
林文蔚 X 黑金城文件展。《悶》, 搗蛋藝術基地, 高雄, 臺灣
2012
展覽
林文蔚 X 黑金城文件展。《置人》, 北藝大美術學院玻璃屋, 臺北, 臺灣
2011
展覽
跨國候鳥在臺灣─勞動力特展, 高雄市勞工博物館, 高雄, 臺灣
2011
展覽
生日說書人, 搗蛋藝術基地, 高雄, 臺灣
2010
展覽
覹空間─兩岸攝影學術工作坊, TCAC、搗蛋藝術基地, 臺北、高雄, 臺灣
2010
論壇
「望向彼方-亞洲新娘之歌,侯淑姿個展」高美館創作論壇,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0
展覽
雙城跨域─城市、河流、當代藝術之學術地理學對話, TCAC、搗蛋藝術基地, 臺北、高雄, 臺灣
2010
展覽
米克斯 Mixar, 搗蛋藝術基地, 高雄, 臺灣
2008
展覽
鹽埕一一九, 高雄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創意空間, 高雄, 臺灣
2003
展覽
寶藏巖GAPP(Global Artivists Participation Project), 臺北市文化局, 臺北, 臺灣
2015
文章
祖國 父國 母國
2015
文章
向歹拖邦之路
2015
文章
往舞會的路上-台灣瑞舞十年 1995~2005
2015
文章
複島計畫與歷史中的聲音
2015
文章
造音容易,翻土困難
2015
文章
從鬼舞中逃離 ─ 當代藝術的歷史計畫
2015
文章
祖國 父國 母國
2014
文章
三個脈絡,三種方法:謝英俊建築的社會性
2014
文章
無地之愛─在田野與社會性空間的藝術
2014
文章
群眾麥克風—DIY 自己幹再版序
2015
書籍
祖國 父國 母國
2015
書籍
向歹拖邦之路
2015
書籍
往舞會的路上-台灣瑞舞十年 1995~2005
2015
書籍
複島計畫與歷史中的聲音
2015
書籍
造音容易,翻土困難
2015
書籍
從鬼舞中逃離 ─ 當代藝術的歷史計畫
2015
書籍
祖國 父國 母國
2014
書籍
三個脈絡,三種方法:謝英俊建築的社會性
2014
書籍
無地之愛─在田野與社會性空間的藝術
2014
書籍
群眾麥克風—DIY 自己幹再版序
2013
書籍
邁向社會性藝術─藝術實踐的知識關乎社會政治過程的知識
2012
書籍
艾未未與藝術的第四種含意
2011
書籍
〈跨國候鳥在台灣-勞動力特展 策展論述〉 、〈異議移工展:流動與勞力〉
2010
書籍
夫/家/國間的女人們:當女性主義遇到「她者」的對話
2010
書籍
Lucie 與我的左派辦報經驗
2010
書籍
惡魔的童顏─周珠旺的「猴仔」系列
2010
書籍
全球化下的藝術展與藝術性
2013
文章
邁向社會性藝術─藝術實踐的知識關乎社會政治過程的知識
2013
文章
拒斥與重建:日本 香港與台灣的藝術行動與都市脈絡計畫
2012
文章
後工業地景:高雄市後污染場址再生產
2011
文章
後」災難、營建與地方性:瑪家農場與長治百合園區之空間生產
2010
文章
假戲真作,作地方文化館的文化研究
2009
文章
雙城奇謀:極化下的景觀,一種有關凝視的城市學
2009
文章
藝術即教室 ─ 創新多元適性教育的藝術方案
2008
文章
新移民之肢體敘事-以高雄市外配姊妹為例
2007
文章
What Makes Alternative Media Alternative?
2006
文章
文化產業、文化治理與地方認同─以台灣新興的嘉年華為例
2005
文章
大開誰的眼界?狂飆的八零年代之後
2002
文章
重回街道:一個瑞舞文化與搖頭丸政治之空間觀察
1998
文章
九零年代的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
2013
論文
拒斥與重建:日本、香港與台灣的藝術行動與都市脈絡計畫
2012
文章
艾未未與藝術的第四種含意
2012
論文
後工業地景:高雄市後污染場址再生產
2011
文章
跨國候鳥在台灣-勞動力特展 策展論述
2011
文章
異議移工展:流動與勞力
2011
論文
「後」災難、營建與地方性:瑪家農場與長治百合園區之空間生產
2010
文章
夫/家/國間的女人們:當女性主義遇到「她者」的對話
2010
文章
Lucie 與我的左派辦報經驗
2010
文章
惡魔的童顏─周珠旺的「猴仔」系列
2010
文章
全球化下的藝術展與藝術性
2010
論文
假戲真作,作地方文化館的文化研究
2009
論文
雙城奇謀:極化下的景觀,一種有關凝視的城市學
2009
論文
藝術即教室 ─ 創新多元適性教育的藝術方案
2008
論文
新移民之肢體敘事-以高雄市外配姊妹為例
2007
論文
What Makes Alternative Media Alternative?
2006
論文
文化產業、文化治理與地方認同─以台灣新興的嘉年華為例
2005
論文
大開誰的眼界?狂飆的八零年代之後
2002
論文
重回街道:一個瑞舞文化與搖頭丸政治之空間觀察
1998
論文
九零年代的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