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年

    1973

  • 出生地

2017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博士
2003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美術創作研究所 碩士
1998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 學士
生長、居住於新北藝術林區,藝術創作者,創作理念主要透過錄像、身體實踐、書寫為介面,對當下社會、空間、政治、歷史等議題有關。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臺北當代藝術中心TCAC理事、《東亞空間佔領藝術行動研究》計畫主持人。現研究新自由主義在臺灣問題。
0作品
65展覽
74出版
2018
劉海蟾
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7
棄路:一位創作者的地理政治之用
A+ Contemporary 亞洲當代藝術空間, 臺北, 臺灣
2015
東京延長戰
素人之亂, 東京, 日本
2010
爸爸教我如何做人
竹圍工作室, 臺北, 臺灣
2009
反文化局:一個概念的起草
豆皮文藝咖啡館, 高雄, 臺灣
2008
通行證—朋友的平台
台新文化藝術基金會展演廳, 臺北, 臺灣
2006
家計畫,一個太遠的緬懷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5
在留茂安,等待德意志
TAIPEI MOMA GALLERY, 臺北, 臺灣
2004
Bubble Love
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 臺灣
2004
林中走錯路─低海拔的高級憂鬱
沙湖瀝畫廊, 新竹, 臺灣
2003
再折皺─山喬菌宏的愉悅
豆皮文藝咖啡館, 高雄, 臺灣
1999
「蓮池‧ ( 痰 ) 」雙個展
新樂園藝術空間, 臺北, 臺灣
1996
無題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南北畫廊, 臺北, 臺灣
1995
置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南北畫廊, 臺北, 臺灣
2018
基隆港口藝術雙年展
基隆文化中心, 基隆, 臺灣
2018
野根莖─2018 臺灣美術雙年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 臺灣
2018
重組/演繹:啟動檔案和公共藝術的當代藝術實踐
OCAT 研究中心, 北京, 中國
2018
關鍵:2017 新進典藏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8
炎方風土——百年的穿梭與對話
李梅樹紀念館, 三峽, 臺灣
2018
疆域—地緣的拓撲
OCAT 研究中心, 北京 , 中國
2017
疆域—地緣的拓撲
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 上海館, 上海, 中國
2017
國際城區影像節主題展「圖像的框架」
深圳大學美術館, 深圳, 中國
2017
China Remixed
印第安納大學, 布盧明頓, 美國
2016
島嶼邊緣─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市民廣場展覽館, 廈門 , 中國
2016
2016 臺北雙年展—當下檔案・未來系譜:雙年展新語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5
天下無事─曼徹斯特亞洲三年展
科學與工業博物館, 曼徹斯特, 英國
2015
家國之外:原鄉中的異鄉人
齁空間, 臺南, 臺灣
2015
以身作則:身體與行為藝術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臺灣
2014
鬼魂的回返─臺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鳳甲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4
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北師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13
返常─2013 亞洲藝術雙年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13
我們是否工作過量?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13
漳州幣─上海雙年展:中山公園計畫
中山公園, 漳州, 中國
2013
時-空-間:(CON)TEMPORARY SPACE-TIME
Rosalux, 柏林, 德國
2012
未來事件交易所
臺北當代藝術中心, 臺北, 臺灣
2012
湯姆生1
CAMCA 藝術村, 香檳─阿登, 法國
2012
湯姆生3
Hôtel de Savigny, 香檳─阿登, 法國
2012
臺灣青年世代藝術展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巴黎, 法國
2010
臺灣當代藝術論壇雙年展
臺北當代藝術中心, 臺北, 臺灣
2010
微影像
文賢油漆行、乒乓藝術工作站, 臺南、臺北, 臺灣
2010
近身潛獵
MIGA 藝文空間, 臺南, 臺灣
2010
是誰在微笑
新竹市文化局影像博物館, 新竹, 臺灣
2009
臺灣當代藝術圖檔
巴黎國立高等藝術學院展覽廳, 巴黎, 法國
2009
歡迎光臨真實荒漠
東海 43 號, 臺中, 臺灣
2009
抬頭一看,生活裡沒有任何美好的事
誠品畫廊, 臺北, 臺灣
2008
小甜心─伊通公園二十週年慶
伊通公園, 臺北, 臺灣
2006
空場─當代藝術與當代哲學的對話
國立臺灣美術館, 臺中, 臺灣
2006
身體處境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臺北, 臺灣
2005
新臺灣人-數位影像的證言
關渡美術館, 臺北, 臺灣
2005
搞關係??!!
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 臺北、高雄, 臺灣
2005
這本書的身體-第三屆台新獎入圍特展
新光三越, 臺北, 臺灣
2005
聆聽—菊島回音,第四屆澎湖國際地景藝術節
澎湖, 臺灣
2005
穿越德國—尋找德意志近藝術
臺北國際藝術村, 臺北, 臺灣
2005
交易 . 行為,Art Taipei
臺北, 臺灣
2005
臺灣行為藝術檔案展
牯嶺街小劇場, 臺北, 臺灣
2005
巴伯計畫
南海藝廊, 臺北, 臺灣
2004
逆種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臺北, 臺灣
2004
阿普瑞遜─愛
豆皮文藝咖啡館, 高雄, 臺灣
2004
奇想 The Whimsical and the Fantastic 網路策劃展─臺灣媒體藝術家作品選集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臺南, 臺灣
2003
阿普瑞遜─傘
打開-當代藝術工作站, 板橋, 臺灣
2003
阿普瑞遜─忘
豆皮文藝咖啡館, 高雄, 臺灣
2001
媽的!萬事阿咘通
華山藝文特區, 臺北, 臺灣
2001
社會化無聊-嘔吐
金華街5號空間, 臺北, 臺灣
1998
再會!從此離去 異聲共鳴聯展
皇冠藝文中心, 臺北, 臺灣
1996
現象、關渡、1996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表演藝術中心, 臺北, 臺灣
2004
德國柏林、法蘭克福、慕尼黑等8個城市
2012
展覽
跳境 亞洲生活手勢2, 臺南藝術大學, 臺南, 臺灣
2012
展覽
跳境 亞洲生活手勢2, 北京中央美院, 北京, 中國
2009
展覽
公路計畫—臺北生存美學檔案, 臺北, 臺灣
2005
展覽
井底計畫3—藝術家的迴路, 豆皮文藝咖啡館, 高雄, 臺灣
2005
講座
「數位藝術系列」講座, 臺北光點, 臺北, 臺灣
1996
展覽
現象、關渡、 1996, 國立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廳, 臺北, 臺灣
1996
Exhibition
2013
書籍
廢墟怎抹可能是一種禮物
2013
書籍
海龜雨潮濕的夢 香港
2013
書籍
巨人屁眼裡的一根針 武漢青年自治實驗室
2013
書籍
最後一哩路
2012
書籍
佔屋、佔廠、佔海岸 韓國後民眾觀察
2012
書籍
從自己的卑賤處出發
2012
書籍
從諸眾觀點,談台灣空間症狀及抗爭展望
2012
書籍
這裡沒有人發瘋
2012
書籍
以公園做為方法
2012
書籍
我們這些早產生命
2012
書籍
你關心個人資本的累積嗎 ? 「佔領」運動在台灣的主體性批判
2012
書籍
國家與慾望
2012
書籍
行為藝術轉向過程中,身體、檔案與諸眾問題探討
2012
書籍
行為藝術轉向過程中,身體、檔案與諸眾問題探討
2011
書籍
自我做踐論─台灣當代藝術反式話語
2010
書籍
兩條虛構路徑的交錯與分野:從家計畫到反文化局
2006
書籍
社會化無聊到家計畫創作轉變的自我研究
2013
文章
廢墟怎抹可能是一種禮物
2013
文章
海龜雨潮濕的夢 香港
2013
文章
巨人屁眼裡的一根針 武漢青年自治實驗室
2013
文章
最後一哩路
2012
文章
佔屋、佔廠、佔海岸 韓國後民眾觀察
2012
文章
從自己的卑賤處出發
2012
文章
從諸眾觀點,談台灣空間症狀及抗爭展望
2012
文章
這裡沒有人發瘋
2012
文章
以公園做為方法
2012
文章
我們這些早產生命
2012
文章
你關心個人資本的累積嗎 ? 「佔領」運動在台灣的主體性批判
2012
文章
國家與慾望
2012
文章
行為藝術轉向過程中,身體、檔案與諸眾問題探討
2011
文章
鄰人抵抗
2011
文章
我是如何成為一位藝術辯證工
2011
文章
僕人的僕人空間返權抗爭
2011
文章
新自由主義暴力與藝術違章結界
2012
文章
行為藝術轉向過程中,身體、檔案與諸眾問題探討
2011
文章
自我做踐論─台灣當代藝術反式話語
2010
文章
兩條虛構路徑的交錯與分野:從家計畫到反文化局
2006
文章
社會化無聊到家計畫創作轉變的自我研究
2013
論文
廢墟怎抹可能是一種禮物
2013
論文
海龜雨潮濕的夢 香港
2013
論文
巨人屁眼裡的一根針 武漢青年自治實驗室
2013
論文
最後一哩路
2012
論文
佔屋、佔廠、佔海岸 韓國後民眾觀察
2012
論文
從自己的卑賤處出發
2012
論文
從諸眾觀點,談台灣空間症狀及抗爭展望
2012
論文
這裡沒有人發瘋
2012
論文
以公園做為方法
2012
論文
我們這些早產生命
2012
論文
你關心個人資本的累積嗎 ? 「佔領」運動在台灣的主體性批判
2012
論文
國家與慾望
2011
論文
鄰人抵抗
2011
論文
我是如何成為一位藝術辯證工
2011
論文
僕人的僕人空間返權抗爭
2011
論文
新自由主義暴力與藝術違章結界
2010
論文
由卡塞爾的 7000 棵橡樹看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裝置藝術
2010
論文
流放於後設處境中的創作提問:「藝術家」
2010
論文
科技跨域視野中的機器倫理
2009
論文
能不能思考後藝術
2009
論文
我所終於理解的那條線
2008
論文
有這個世界的一分鐘在經過,側談井底計畫
2008
論文
共生的博物館思維
2007
論文
揚棄之思
2011
論文
自我做踐論─台灣當代藝術反式話語
2010
文章
科技跨域視野中的機器倫理
2010
文章
流放於後設處境中的創作提問:「藝術家」
2010
文章
由卡塞爾的 7000 棵橡樹看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裝置藝術
2010
文章
由卡塞爾的 7000 棵橡樹看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裝置藝術
2010
論文
兩條虛構路徑的交錯與分野:從家計畫到反文化局
2009
文章
能不能思考後藝術
2009
文章
我所終於理解的那條線
2008
文章
有這個世界的一分鐘在經過,側談井底計畫
2008
文章
共生的博物館思維
2007
文章
揚棄之思
2006
論文
社會化無聊到家計畫創作轉變的自我研究
2016
年度最佳圖書獎
第四十屆金鼎獎, 臺灣
2016
非文學類圖書獎
第四十屆金鼎獎, 臺灣
2015
入選獎
第十二屆台新獎, 臺灣
2008
入圍,最佳創意類
第二屆公共藝術獎, 臺灣
2007
評審團特別獎
第五屆台新獎, 臺灣
2003
全球視野創作人才培育計畫, 臺灣
2003
入圍,年度視覺藝術
第三屆台新獎,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