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淡水河踏查,如果我是一個漂流物]
2020夏天與大舟造船廠TC YACHT合作,帶著23位孩子,從河岸邊走到河上,將陸地至海河上不同的身體經驗和觀察轉化為創作素材。
23條發散出去的支流、承載著各種經驗,上午沿著碼頭觀察水筆仔林、潮汐變化、接著搭上快艇在淡水河上航行,透過船上的航行經驗,以自己的身體作為一個「河上漂流的物」作為想像,讓身體感官隨著水波起伏,以眼、耳、鼻收藏沿路經過的風景,感受水陸生態的不同樣貌。下午將眼耳鼻的感官經驗做成一顆顆糰子,放入各組的小船、分享自己的觀察和體驗,由淡水小農市集的茶和水筆仔花蜜作為基底,以蜜香茶湯作為甜湯基底,將來自山與海河的精華結合,依序加入孩子的創作、完成海河的匯集。
孩子們將在河上的身體經驗透過自己所製作的糰子,分享剛剛在船上的漂流經歷以及他的所見所聞,完成糰子後,將進行將個別經驗匯集成河的下鍋儀式。讓多個漂浮在淡水河的個別經驗,透過漂浮的糰子共同匯集成一鍋、共譜淡水河的樣貌(味道)。
這是一場結合在地企業與流域歷史脈絡、生態教育、地方小農友善農產、兒童觀察與創作練習的藝術生態工作坊。
超出預期的是,碗裡除了有水筆仔、船長、螃蟹、水鳥,居然還有菸蒂 (是的,就是用糰子做成的菸蒂),其中一組甚至決定要專門捏他們今天看到河上漂浮的垃圾,並叫它垃圾船。看著他們認真的分配著誰要捏寶特瓶、誰要捏鋁罐,覺得孩子的眼果然是最真誠的呢。
主辦單位:新北市立美術館
協辦單位:害喜影音綜藝、大舟造船廠TC YACHT
[淡水調酒師聯名合作-入喉的海河]
水給予地方生命,有點像淡水河的景觀為淡水地區生活和文化所注入的活動力,浮糜,卻日夜充滿活力,同時也凸顯了獨有的地方特性。
我沿著淡水流域,從平時沒注意過的小徑、小農市集、濕地,尋找各種隱沒在這條河兩側的在地食材,將食材的組成與調理方法與地方人文、生活習慣、歷史或是地方傳說、街坊故事透過譜的書寫穿引其中。
將期間所收集到的三個不同的材料融合它們背後各自的故事和生態轉化為酒譜、結合淡水的酒吧文化,與調酒師合作調製出三款講述淡水不同面貌的調酒。
協同創作:林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