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松鼠,午後的飽嗝
0/0
2019
延續上一個計劃-《灶啊,灶啊,好想再吃一餐》今年以長期計畫-《重啟爐灶》繼續延伸、收集中心新村的街坊故事製作現地食譜,以食譜記憶地方的方式繼續拓展。這次跟隨村內的園藝志工一起工作、整理村內的植物和樹木,一方面也是在勞動的過程中了解這些眷村媽媽過去和這片土地的關係,她們”回歸”的那份心情和動機,也是《重啟爐灶》中一個相當核心的基本價值。​

《木瓜,松鼠,午後的飽嗝》食譜來自於中心新村工作站旁的梁家。梁家宅院與其他戶不同,以果樹取向栽種,一進門就是遍地的龍眼殼、再進去一些兩旁的是芒果樹和木瓜樹,還有矮些的石榴果樹、桂花樹…等。這些院內植物的取向直接指向了一戶人家的生活背景和階層及性格,與果樹為伍的梁家對於家的記憶自然於這些果樹四季的變化交錯緊密聯繫著。​

記憶中的畫面
「附近的松鼠會沿著電線杆和其他樹枝枝條”入侵”我們家,聚集在院前的木瓜樹上大啖剛熟成的木瓜,吃到飽嗝連連,每每午休時段總是會被松鼠打嗝的聲音吵到睡不著。」

​聽起來有些荒唐還有些可愛,但對生活在這一戶好幾十年的園藝媽媽來說卻是最平凡日常的記憶,同時也是只有梁家人才懂的困擾。我將這段回憶的畫面轉化為餐桌上對應關係,從窗往外看往木瓜樹的剪影、那個勘查松鼠的畫面回應印象的質感以素描的方式描繪下來。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粒粒,包裹,裸身的軟泥
雕塑藝術 / 2022
殼,迷流,冉冉的焰火
行為藝術 / 2023
和揉,香氣,名為我的糰塊
雕塑藝術 / 2024
黏稠,剝剝,靈魂的殼
雕塑藝術 / 2020
吞吐,然然,炭色的黑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 2023
X.O.
雕塑藝術 / 2020
大河漫找-入喉的海河
雕塑藝術 / 2020
有骨有幹,我們都是了不起的麵包
雕塑藝術 / 2015
在泥與天空之間
雕塑藝術 / 2022
記憶的保存術
雕塑藝術 /
秋陽,風起,凝結的糖
雕塑藝術 / 2020
自由路16巷35號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 2018
作品選集
容器-隧道
蔡士弘 / 2019
飄浮身體-之上1.0
朱駿騰 / 2019
軌跡的交會
何彥諺 / 2019
大爆炸
黃至正 / 2019
相遇之所(廟街光景)
郭俞平 / 2019
空間製圖
王仲堃 / 2019
戰曲
唐唐發 / 2019
拾起傲慢
陳韻如 / 2019
載瓦斯的小發財
汪曉青 / 2019
相框
鄭崇孝 / 2019
折射
倪瑞宏 / 2019
關燈
林子桓 / 2019
關於我們
陳一凡 / 2019
切邊
孫知行 / 2019
薛西佛斯
曾莉珺 / 2019
阿斯克勒批厄斯的解剖學
蔡芷芬 / 2019
相遇之所(時光街屋)
宋璽德 / 2019
疊羅漢
歐靜雲 / 2019
逐日溫爛的寂寥
紀柏豪 / 2019
父親的錄影帶
曾偉豪 / 2019
空間內的摺曲
林盈潔 / 2019
Urban Myth No.21
楊茂林 / 2019
萬靈
陳憶玲 / 2019
斜撐式制震系統
黃建樺 / 2019
東港燈塔
黃心健 / 2019
人行地下道
邱國峻 / 2019
菸田拾影
林純如 / 2019
殞落
盧冠宏 / 2019
才華洋溢匾
董福祺 / 2019
明治大風災、葛樂禮與賀伯
廖堉安 / 2019
陳斌華 / 2019
奇妙盃
范晏暖 / 2019
第二個地方
丘智華 / 2019
遊戲時光
劉文瑄 / 2019
觸摸對話
紀凱淵/紀紐約 / 2019
背景 02
薩璨如 / 2019
〈女誡扇綺譚〉與〈惠蓮的扇子〉
薛保瑕 / 2019
Day One
洪易 / 2019
渠道、膠卷與機器
王雅慧 / 2019
明成皇后、李仙得與八寶公主
鄭先喻 / 2019
漫遊者 001
許村旭 / 2019
山-1
周慶輝 / 2019
漫遊者 002
裴靈 / 2019
拆除的牆
簡豪江 / 2019
投影機及其未來
饒加恩 / 2019
軌跡的影#05
陳飛豪 / 2019
父親情書
黃海欣 / 2019
姿態#0
魏柏任 / 2019
背景 01
鄭婷 / 2019
如詩的光景
呂東興 / 2019
如果能為我造一道牆
林宜姵 / 2019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台灣縱貫鐵道與荒城之月
黨若洪 / 2019
無情眾生有情聚
黎志文 / 2019
泳池上的一朵雲
許尹齡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