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個展接續上個系列作《有錢圖-當代招財逸品》透過將「藝術品」與「招財商品」的概念相互交疊,探討二者相似的使用功能及價值建構方式,而五橘宮的誕生則是從對「物」的生產拓展至以「空間」為對象的信仰場域建構;在此,《林北山-五橘宮》遂成為「有錢圖」這個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同時也持續圍繞在藝術本質的問題上來回探究。
「五橘」在台語中的諧音即「有錢」,因此「五橘宮」顧名思義便是一座象徵金錢、財富,以資本邏輯為基礎所打造的慾望聚集地。此次展覽命題的概念來自於我所生活、移動的地區及展場所在地的彼此串連,以此建構出一間結合林口區的「林」、北投區的「北」及中山區的「山」所命名的「林北山-五橘宮」,將展場的空間性質轉化成為圍繞於這三地的信仰中心。整體的規劃上刻意地提取、挪用台灣民間信仰中廟宇-特別是財神廟-之建構特色並重新詮釋,然而卻也透過各種引出意義的方式,保留了藝術展覽所具備的展呈形式;在此,試圖藉由五橘宮的建構,創造出一條雜揉藝術及民間信仰的路徑軌跡,並提供更易於駛入其中的觀看途徑,使觀者能夠更進一步地去思考與重新檢視二者間那條既相似又模糊不清的界線。
過往的創作表現形式多以現實場景為基礎並加以重組、拼裝,營造出看似熟悉卻又不尋常的荒謬場景,再藉由刻意安排的線索與提示,揭發作品背後所隱含的生產意圖。然而經過一再地反覆習作、思考與行動過後,究竟我們所要試圖引出或嘗試理解的意義為何?《林北山-五橘宮》在這裡或許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景觀的視覺轉譯,同時也可能是一間建構於彼此心中那心誠則靈、有求必應的解惑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