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關於資料庫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報導評論
聯絡我們
人物
藝術家
策展人/藝評
藝術分類
關鍵字
登入
中
登入
中
關於
關於資料庫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報導評論
聯絡我們
人物
藝術家
策展人/藝評
藝術分類
關鍵字
搜尋
SEARCH
首頁
藝術家
張般源
未賦名 (殘像 40;景 18;池)
未賦名 (殘像 40;景 18;池)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繪畫藝術
0
/
0
2024
more +
相關連結
Portfolio
藝術家
張般源
藝術家張般源,生於1991年,目前居住與創作於台北台灣。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藝術與人文研究(實踐導向研究)博士。2016年於倫敦藝術大學切爾西藝術設計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張般源的藝術創作與研究主要關注於身體,體形意象(body image) 的載體,在科技與人文之間的纏繞關係。尤其聚焦於在西方版圖下的「曾經的他者」( 被建構的現代經驗與身分認同)的身分生產邏輯在後人類語境中的可能。透過創作( 繪畫、複合媒材裝置、書寫性作品與雕
塑) 作為研究此關係中的提問與探詢進而產生相關文本上的分析、研究與假設性的推論,並再次回歸於創作本身作為其藝術實踐。
張般源的創作關注人在數位生活中,情感經驗與身體感知的交互形塑,探索身體與日常經驗如何被影像、資訊與數據切割、重組,懸浮於虛實之間。張般源試圖捕捉日常中社群平台、醫療紀錄、數位檔案與情感交流對身體形貌認知與生活感知的塑造,並透過跨媒材將這些元素進行重組與壓縮,呈現資訊過度堆疊下的黏稠、延遲與失重感。作品並非單純回應技術媒介,而是對人在當代生活中,那種趨近碎片卻又隱隱相連的感性經驗,以及在抽象化資訊場域中生成的自我形體與情感意象進行想像的形塑,其浮動與出神的狀態留下開放的感知空間。
藝術家的其他作品
未賦名 (殘像35;景 13;timecop 1983 girl; I cut a piece from you))
雕塑藝術 繪畫藝術 / 2024
未賦名 (殘像 41;景 19;卵)
繪畫藝術 其他 / 2024
未賦名 (殘像 42)
繪畫藝術 其他 / 2024
未賦名 (殘像43;風和日麗)
繪畫藝術 / 2024
念念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其他 / 2024
未賦名 (殘像 51;日沐)
繪畫藝術 其他 / 2024
Some slices of the whisper
雕塑藝術 / 2024
回聲
雕塑藝術 / 2024
夢波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繪畫藝術 / 2024
未賦名 (殘像 29;景6)
裝置藝術 繪畫藝術 / 2023
未賦名 (殘像 37;景15;in Agape)
雕塑藝術 繪畫藝術 / 2023
未賦名 (凝泉;景 12)
裝置藝術 繪畫藝術 / 2023
未賦名 (殘32;景 09)
繪畫藝術 其他 / 2023
未賦名 (殘像 23;景 2)
繪畫藝術 / 2023
未賦名 (拓與逃 )
雕塑藝術 / 2023
未賦名 (殘像 33)
繪畫藝術 其他 / 2023
未賦名 (延)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 2023
在帷幕玻璃上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 2022
飛地
裝置藝術 雕塑藝術 其他 / 2022
未賦名 (殘像 08)
繪畫藝術 / 2022
未賦名 (殘像 15)
裝置藝術 繪畫藝術 其他 / 2022
未賦名 (殘像 18;航)
繪畫藝術 / 2022
未賦名 (殘像 20)
繪畫藝術 / 2022
關於我們
裝置藝術 / 2019
阿斯克勒批厄斯的解剖學
裝置藝術 / 2019
薛西佛斯
新媒體藝術 / 2019
願我們的信仰可被科學訴說
裝置藝術 / 2018
祝福
雕塑藝術 / 2018
墜落
雕塑藝術 / 2017
曾經相信的信仰
雕塑藝術 / 2017
四相
裝置藝術 / 2016
轉經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雕塑藝術 / 2016
探索更多作品
團團
丁建中 / 2024
焱族 II:火山群島之洋 (2022-2024)
引爆火山工程 / 2024
Inheritance of Living Beings' Emotions
江凱群 / 2024
搖籃V
何采柔 / 2024
自由香蕉
吳季禎 / 2024
Generative data
吳宜曄 / 2024
無名的意外
吳建興 / 2024
我在垃圾山上駐村
吳聯吟 / 2024
黑色結冰的湖面
汪正翔 / 2024
圈圈城(2024)
林盈潔 / 2024
永恆迴路
林晏竹 / 2024
相聚
盂施甫 / 2024
淤泥與堤防
許懿婷 / 2024
節奏的旅行模組 # 03
陳肇彤 / 2024
跟你說個故事
趙書榕 / 2024
川堂
賴志盛 / 2024
歡迎登機
藍仲軒 / 2024
凝固的空格
魏柏任 / 2024
番茄種子通過身體發芽
羅智信 / 2024
A-side
龔寶稜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