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攝影、裝置
500 x 500 x 30 cm
2019年,我無意間看到一個名為「台灣聖山」的網站,立刻被吸引住了。網站描述有一群人於山中建造了一座宗教園區,將政治受難者視為台灣神明進行崇拜——這是一種結合政治、宗教與文化的形式,深深地吸引了我。一開始,我計劃前往拍攝這個場域,透過攝影呈現出台灣更深層的政治、歷史與文化脈絡。
然而,我猶豫了。攝影真的能捕捉台灣聖山的本質嗎?這座山是否足以象徵整個台灣?我意識到,單純的攝影或許無法傳達這個團體行動背後更深的意圖。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如何透過台灣聖山來「指涉」某種存在或真理。
因此,我創作了一件裝置作品來呈現這個概念。我搭建了一個觀景平台,展示看似台灣聖山的圖像,但刻意以展牆封閉起來。觀眾無法真正看見遠方的山景,只能「體驗」觀景台與展板,而展板則作為「指示物」,暗示著視線之外的某種存在。
透過這件作品,我希望觀眾思考「再現」與「現實」之間的關係。藉由阻斷直接的視覺經驗,僅提供象徵與暗示,我邀請觀者去探索那些被指涉的東西,而非僅僅是眼前所見。這也挑戰了僅靠影像來經驗場域的想法,並反思藝術是否能夠完整傳達複雜的觀念。
有趣的是,「台灣聖山」確實存在,但我從未親身造訪過。這再次說明,有時候一個地方或一個概念的本質,未必能透過親身經歷或傳統的再現方式被理解。真正的理解,需要探索、詮釋與自我反思,才能接觸藏在文化與政治景觀背後的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