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許多事物與葡萄牙存在某種關係,而這種關係可以被形容為「真」與「不真」之間的關係。比如,「Formosa」的葡語發音與台語發音「福爾摩沙(Fú’ěrmóshā)」之間的落差,葡式蛋塔 Pastel de Nata 與台式葡式蛋塔的不同,還有里斯本的真實街道與台灣婚紗攝影棚裡的歐風背景布。我覺得這種關係就像「光與影」。在我明白影子是影子之前,我總以為它們是真實的;直到我看見了真正的光,我才發現影子是從光中誕生的。
這樣的關係也存在於藝術領域。當我還在台灣的時候,非常渴望能夠在歐洲辦一場展覽。我記得曾經申請參加一個在雅典的展覽。展覽開始後,我請他們寄一些展覽的照片給我。然而他們寄來的照片中,我的作品只是被貼在牆上,我無法判斷那到底是不是展覽現場,也可能只是他們把作品貼在某個儲藏室的牆上拍了一張照。為了證明我真的有在歐洲辦展覽,我自己搭了一面牆,展示了作品。在我拍的照片裡,看起來就像真的在藝廊裡展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