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自由攝影師,我的藝術創作經常來自各種工作任務。例如《一個風景的私史》與《藏畫》這兩個系列,就是從我旅行和拍攝 B&B 民宿的經驗中誕生的。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儘管我經常拍攝名人,卻從未把這些肖像納入自己的創作中。
也許這與肖像權的複雜性有關:攝影師不能未經同意發表照片,別人也不能隨意使用攝影師的影像。反倒常看到名人肖像被未經授權地使用在活動海報、甚至證件照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採取了不尋常的創作方式。我將拍攝的名人肖像馬賽克處理,使其無法辨識,再使用名為 Pulse 的 AI 軟體重建臉孔。AI 在重建過程中產生許多錯誤,讓這些臉看起來像不同的人,但又保留某些微妙的特徵,彷彿那些名人的「氣味」仍殘留其中。
我也觀察到,未經授權的使用經常會改變影像:裁切、修圖、扭曲,創造出與原始版本大相徑庭的新版本。在我的展覽中,我呈現了影像從原本到變形之間的多重階段,讓觀眾自行判斷哪一個階段最具吸引力。
透過這些方法,名人肖像從原本靜止的終點,轉化為可以不斷被複製與再造的起點——這挑戰了我們對「真實性」與「原創性」的傳統想像。這樣的轉化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在數位時代中,主體、藝術家與觀眾之間不斷變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