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奪之河》是由〈圖誌:Mutu〉、〈脊谷〉、〈襲奪河〉、與〈問石〉組成的影像裝置。〈圖誌:Mutu〉中呈現桃園大溪、龍潭、復興與新竹關西一帶,過去原、漢衝突頻繁的的四方交界之處,以泰雅族部落Mutu (今關西馬武督一帶)的視角,紀錄清末時由山脊至山谷捍衛傳統社域的獵首路徑,勾勒出因當地地形與地質條件觸發的死亡地景,以及地點的命名所透露出的過去地方歷史。 〈脊谷〉與〈襲奪河〉則從原、客族群雙方耆老的交叉敘事中,追溯昔日發生衝突的死亡地點、親族記憶、無頭鬼與石爺傳說。相關的靈異經驗、詛咒、與屍首掩埋之處,讓過往的死亡恐懼依舊徘徊縈繞在地方記憶與地景之中,形成了一個共享於族群雙方的深層記憶與泛靈宇宙相互交疊的地域。〈問石〉由自然溝通師與相傳曾在原、客衝突中保護客家人的石爺對話,將跨越人類主體的神靈視角納入地方誌的書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