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頭之河》錄像裝置作品,由〈土地神的地誌〉、〈問山〉、〈無頭河〉三部影像構成,敘事原客衝突的村落文化與集體記憶。在遺留的「斷頭河」地形(Beheaded stream)上,位於桃園,趨近新竹關西、龍潭東南部的近山地區,清初,仍是泰雅族原住民的獵場與生活領域,目前居住於此區的居民,多以客家族群為主。從一個跨村落的原客衝突事件,以及土地神和山神顯靈的傳聞開始,藝術家藉由廟誌以及尋訪客家耆老,向土地神、山神與無頭鬼問話與溝通,透過雞鳴聲、自然溝通師、擲杯問靈的方式,進而獲致可持續的回聲。 梁廷毓從該地區地質學上河川襲奪產生「斷頭河」與「襲奪河」的自然現象,輻奏出「地質-地勢-地景-地方-地誌」的研究踏查,總體核旨扣著死亡、殺人(出草、吃番肉)與族群衝突下的鬼魂。以及實踐一種與死亡協商的地理生產方式。